友谊之花的个人空间

  
谈对联中的词性(下)      文/【友谊之花】   
 今天我们继续讲词性。词性即词的特点。同词性即划分为同一特点的词类。词类字词对仗,是对联中对仗艺术的关键。上一讲我们说了实词中的数词、量词、动词、代词。我们接下来讲名词和形容词。
一、名词
   名词:是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字数最多 ,分类也最细。天文地理,宫室器物,衣饰饮食,文具文学,植物动物等等。名词对仗的时候要注意尽量找同词类或者近词类。根据我们的感觉尽量找相近的词类,避免上下句意思隔的太远。比如: 你说山风 ,我说电脑, 就不合适了。但也不能太相近。不然,就容易合掌。
   合掌:指对仗中意义相同的现象。一联中对仗,出句和对句完全同义或基本同义,称为合掌。此为诗联大忌。比如:你说崇山 我说峻岭。看下面例子:
1:长空展翅,
广宇翔云。
广宇,就是长空;翔云就是展翅。上下联的意思完全重复。
2:
神州滋雨露,
赤县灿春花。
   此联后三字,上下意思有别。但“赤县”就是“神州”的另一种说法,上下意思又雷同了。这种部分词语在意思上的雷同,也是合掌,也应当避免。《中国对联大辞典》(顾平旦、常江、曾保泉主编,新华出版社2001年版),在楹联界算是一部权威的著作。它为合掌下的定义是“上下联完全(或基本)以同义词相对仗现象。如‘世界第一;天下无双’。如同人的左右手,相合一致,故名“合掌”,使意义重复,是对联创作之大忌”
《中国诗学》(汪涌豪、骆玉明主编,东方出版中心2008年版)说,“意义相同的动词、形容词与虚词相对,不作合掌论。如杜甫《赠韦赞善别》中之‘江汉古人少,音书从此稀’一联,‘少’与‘稀’两字虽然意义相同,但属形容词不犯合掌病;又如唐代诗人秦韬玉《贫女》诗‘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一联,‘将’与‘把’属虚词,也不犯合掌”。在上下联使用了相同或相近的名词情况下往往容易合掌。
3:
上联:阶前春色浓如许
(1)如果下联是这样的:岸上风光艳几分
那么,这个联中“春色浓如许”和“风光艳几分”意思相近,说的都是春光灿烂的意思,这个对联意思合掌了。
(2)如果下联是这样的:帘外花香醉几分
那么,上联是从春光烂漫角度去写,下联却是从花香醉人的角度去写,也可以说上联是视觉角度,下联时嗅觉角度。这样,就是的上下联之间既反映了春天画面又有层次感,这个下联是符合要求的。
    什么是合掌?我们从这些例子中去仔细体会。名词对仗时候应当注意,专有名词和方位词的对仗,要求相对严格一点,其他的名词类在具体对仗的过程中相对灵活,以意境为准,不必局限于小类。
名词的活用:
1:名词作动词
如阮元题西湖葛岭朝暾联:
魏晋诩风流,是翁抱朴传书,棋局樗蒲忘世业;
湖山薄云气,此处炼丹成汞,柳堤松岛护仙寰。
葛洪,东晋道家,好神仙炼丹术,著有《抱朴子》,死葬葛岭。樗(chū)蒲,古代博采戏。“棋局樗蒲”,这里作动词用,即下棋、博采。全联赞扬葛洪清高避世,修道炼丹,如处仙境。
2:名词作形容词
如春联:
江山不老;
松柏长春。
“春”,名词,这里形容松柏的繁茂青葱,作形容词用,与上联形容词“老”相对。
3:名词活用作量词。
空留一案相思句=联友
难遣三千落寞杯【东风】
这里上联的案名词活用为量词。
一笠霜风凭晚钓=联友
那声渔唱和疏钟【东风】
这里上联的笠名词活用为量词。
几朵寒梅香雪韵=联友
一窗明月暖诗怀【东风】
这里下联的窗名词活用为量词。
二、形容词
形容词,是表示事物的性质和变化的词。有好、坏、软、硬、难、易、凉、热等等 。
比如:
挺身登峻岭
极目望遥空 “遥”对“峻”是形容词。表示空和岭的形态。
形容词的活用:
1:形容词作动词
如龙非池题岳阳金鹗公园南大门联:
物阜民康,风薰南面;
鸢飞鱼跃,日丽中天。
薰,本意和暖,这里作动词用:和暖地吹着。丽,与上联“薰”相对,意为灿烂地照射着,也作动词用。
形容词作动词用,有“使动”、“意动”两种情况。前者是“使它怎样”,如“匠人斫大木而小之”,匠人使木头变小。后者是“感到它怎样”,如“登泰山而小天下”,登上泰山而感到天下小了。
康熙帝题苏州行宫联:
松声竹韵清琴榻;
云气岚光润笔床。
上联说,四围传来松声竹韵,使人感到琴榻分外清凉、清雅:“清”是意动用法。下联说,因云气岚光近在咫尺,令人感到笔床也是湿润的:“润”仍是意动用法。
2:形容词作名词
如上海豫园卷雨楼联:
邻碧上层楼,疏帘卷雨,曲槛临风,乐与良朋数晨夕;
送青仰灵岫,幽涧闻莺,闲亭放鹤,莫教佳日负春秋。
“邻碧”,是邻近碧色的假山。“送青”,是送来青翠的山色。“碧”、“青”都作名词用。
又如乾隆帝题沈阳故宫大政殿联:
龙涎翠袅金仙宇;
鹤焰红翻宝相花。
此联极写宫殿的华美。上联说,龙涎香的烟气袅袅上升,缭绕着殿上“泰交景运”
的金字匾额。下联说,燃着的香料在铜制的仙鹤炉里翻腾着红浪,与柱壁间雕饰的珍美花朵相辉映。“翠”,翠色的烟气。“红”,红色的火焰。两处都是形容词作名词用。
3:
形容词作数词,如:
青丝承一诺,字里真情非往事;
白发已多年,弦端怨曲诉曾经【东风】。
这里下联的多就是形容词作数词,与上联的数词一相对。这样的例子很多,满、半、 深、绝,等等,都可以和数词相对。
实词就基本讲完了,下面我们讲讲虚词。
虚词一般不具有实在的意义。它的主要作用是表示语法关系,或句子的语气。分为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五类。虚词的用法相对没有那么复杂,今天只作简单了解。
一、副词
副词,一般放在动词、形容词前面,表示范围、程度、时间等等。如 :“很、颇、极、十分、就、都、马上、立 刻、曾经、居然、重新、不断”等。
比如:
侧身天地更怀古
独立苍茫自咏诗
“自”对“更”是副词。“更”表示程度、“自”表示范围。
二、介词
介词:常用在名词、代词或词组前,组成介词结构。表示时间、处所、方式、原因、状态、目的的词。有:在、于、因、由、以、向、与、对、……等等。
例如古名联:
绿水本无忧,因风皱面
青山原不老,为雪白头
“因”和“为”都是介词相对。
三、连词
连词:是连接词、词组或分句,以表示它们之间关系的词,有及、或、并、和、跟、而……
例如:讽刺曹锟贿选总统联:
“民犹是也,国犹是也,何分南北;
总而言之,统而言之,不是东西。”
犹和而是连词,都是表示连续前后名词的。因为“是”作代词用,内嵌了民国总统四字,直斥曹锟贿选的民国总统不是东西。
四、助词
附着在词、词组或句子上面,表示某种语法的词,有焉、矣、耳、也、乎、哉、者、呢、吗、嘛……
如苏轼题广东真武庙联:
“逞披发仗剑威风,仙佛焉耳矣;
有降龙伏虎手段,龟蛇云乎哉。”
末三字以“云乎哉”对“焉耳矣”,是语气助词相对,使语言生动活泼。这个联不属于格律联,大家在欣赏的时候,要有所区别的。
五、叹词
对事物有慨叹时用,独立于句之外。有噫、吁、嗟、唉、呜呼……
例如:西湖岳王坟前秦桧夫妇跪泣像联:
“唉!仆本无心,有贤妻何至若是;
啐!妇虽长舌,非老贼不到今朝。”
唉和啐就是独立句外的叹词相对。在具体的对联中,除词性外,还可适当考虑词语在句中的作用。对修饰词语的要求较宽松,对中心词语的要求较严格。以内容决定形式。
如 :
“一径落花人寂寞”,这个句子里的“落”虽然本身是动词。但在这个句子它起的是修饰限制的作用,动词作形容词。所以对句时候这个位置不一定非要动词。用“寒”“孤”等等形容词来对,也未尝不可,注意词性的活用。
我们还是看刚才那句:“一径落花人寂寞 ”。 这个句子如果改成:一径落红人落寞 ,那么“红”字在这里其实指代花,做了名词。所以不一定非要找形容词性的颜色词,用名词来对就可以。
借今天这个机会,也说说对联的“隔”。对联的“隔”就是指上下联之间的联系不紧,或者根本就没有联系。“隔”主要表现为“景隔、意隔”。景隔:是上下联的景象不在同一画面。上联白天的景象,下联去跑到晚上去了,属于景隔。
或者是上联说你在春游,下联却跑去冬泳了,有人把这样的叫时隔,我看时隔也于景隔一类。上联艳阳高照,下联却是倾盆大雨,这也是景隔。意隔:是指上下联的感情色彩不一致,就好像一个说的是“买菜”,一个却说“看病”。上联说好开心,下联却说好心烦。
下面我们举一个例子说明,例:
雨润飞红春色好
霜欺落叶月光寒
上联雨,下联霜,还有月光,这是景隔;上联写的春天,下联写的却是秋天,这也是景隔;上联写的是春意盎然,情感欣悦,下联转而描写秋色萧索,情感暗淡,这是意隔。“隔”与“不隔”,本质上应当看其内在的意境和逻辑关系。比如:
春种一粒粟
秋收万颗子(唐 李绅)
春种,秋收,他们之间有内在的逻辑关系,这样的联是可以的。不能一看到秋对春,就说隔了。

本文发表于 2018-12-01 09:56:48 ,被阅读过 2162 次   
点赞(0)
收藏文章(0)
向编辑推荐

点击分享
最近读者
发表评论
回复: “@楼主”
网名: 未登录网友 请先登录
评分:               
内容:
呼朋唤友(@好友)
    
举报不良评论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