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安的个人空间

连枝棣萼世无双,未秉鸿钧拥大邦。 [ 注: 1,持续修润作品,重发勿怪。2,图片多为网络图片,无关隐私。]   
湯安:写诗填词进阶——《诗歌进阶逆向评判杂谈》      文/【湯安】   


Image result for 填词



诗如大道,既称之道,必然大道至简,诗道尤其需要取经探索,是谓“道可道非常道”。道当然首先在境界,学诗不能没有诗词境界,「大学之道,在明明德」,不然不可能有诗歌,甚至出现以为汉奸的诗词也是瑰宝的糊涂看法或者别有用心者。



不过,本文所说的诗论主要专注于诗歌写作的技术方面,因此略过纲领境界,专门谈论技术,只在纲领境界方面说一句:希望写任何东西都不要忘记抱有积极向上的态度,保持三观,尤其是非观。萨克雷说过:“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也会对你笑;你对它哭,它也对你哭。” 这就是生活态度的重要性,即使有批评讥讽和反思,也应态度积极地看待和面对,在批判的同时提供建设性的意见


谈论技术有各种方式,本文是杂谈,不计章法地聊这个技术话题,缺点是纲领性不强,反过来也有从容自在的优点,留给思考者去评判感受,删繁就简,达到去伪存真。




湯安:写诗填词进阶


—— 诗歌进阶逆向评判杂谈








一,诗贵活,栩栩如生,活力为本



“无声不歌,无动不舞。” 这八个字是梅党文胆齐如山所总结的梅兰芳京剧艺术境界。对艺术的表现方式,齐如山先生体会得入木三分,这句话同样适用于诗词歌赋艺术意境。“中国戏曲就是以歌舞(意境)诠释故事。”(国学史学大师王国维)。认真思索钻研者会发现诠释故事的最大要点就是让接受者达到身临其境的境界。


戏剧如此,书画如此,诗歌文学亦如此。身临其境,栩栩如生,以至于在其中自由自在歌舞升华。一句话,「灵魂之舞,自成艺术」,诗词必须有文化灵魂和通过灵动字句来传递这种活的内涵:灵动。


“Happiness can only be achieved through reaching out to others ----幸福感惟有通过传递他人才可以达到。” 这句英文彦语据原书说是“引自中国无锡祥符禅寺”,我只在国外看到它的英译,没有查到中文原句,因此暂时直译英文。不过,诗歌之妙确实如此,在于传递栩栩如生的意境到读者心底,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如果可以用一句话来解析诗词艺术的技艺之道,也只有这句莫属:惟有能够传递到读者心底的诗词意境境界,才算好诗词。细读唐诗宋词,尤其是古人对名家诗歌的评鉴可以看到格律的形而上学特性:诗道在吟咏传递,吟咏才是活的合律,决定读者能否吟入心底。吟读自然比符合格律重要得多。启功先生就曾以古代朝廷公告为例来解释诗词韵律的重要性:告示写得合辙押韵,观众读起来朗朗上口,才能口读心记直达心底,以此传诵。


反过来,格律服务于意境,不能为了顺口而伤文害意,诗词未必以粘煞为佳,步步紧跟格律而迷失传递感染人心的内涵主题,诗歌就是写得句句八面玲珑也是下品水平。英语诗论里面如是说:Poteic can only be achieved through reaching out to reader's mind. 诗意只能通过到达读者内心 (英语mind 兼有心底、思维与灵魂等广泛含义)来传递。英文诗歌领袖佛洛斯特为此强调诗歌创作不是写打油诗。


显然,中外诗歌一个样,打动人心才是诗。这种打动人心的传递,就是「灵动」,诗歌带来的灵魂之动。它使得诗歌深入人心,传播千家万户,是诗歌作者技艺和思想感召力的体现。


灵动自然不仅仅是押韵就能触及灵魂。什么样的诗歌可以直入读者心底,让灵魂触动?这就像著名的水桶理论一样,非全面修成诗歌境界,不留短板与人文欠缺不可。好诗词来自无数次打动自己的反复吟读检验,百炼自然成金。莫扎特的音乐以沁人心脾般的流畅自然著称,他曾经解释说秘诀就在他愿意自己花很多精力去思考怎么传递他的乐曲,从而让听众听到的时候不用费力思考就能身心感受他的音乐。


书意诗情不偶然,苦云梦想在林泉”(白居易《以诗代书酬慕巢尚书见寄》),一句话,下苦功夫对基本板块的加强提高必不可少,如此才能让诗词作品的灵动油然而生。故有子曰「不学诗,无以言」。


所以,赏读网上诗歌以及通过诗友交流学习过程中想到这么个论诗题目,内容依旧是探讨诗歌创作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与解决方法与学习方向。


这也是尝试换一个角度谈诗词的原因,不去谈论诗词的"发乎情,止乎礼义”这类意境范畴,或者写诗1234ABCD的细节,而是着眼比较新手老手的作品眼力耳力与笔力到底不同在哪里。换句话说就是切开西瓜论卖瓜,不做各种拍打猜测,直接上口。以期勤奋创作诗歌的诗友在埋头创作的间隙能够拔剑四顾心中有数,少走弯路。


好瓜当然得是熟到位的西瓜。南京大学教授韩儒林先生根据范文澜提倡的做学问需要二冷精神,“坐冷板凳,吃冷猪头肉”,所写的一副对联:"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是从另一个方面阐释文章“动人”的要旨。韩儒林先生解释说“坐冷板凳”无非几个意思,要专心致志做学问,不慕荣誉,不去追求名利,甘于寂寞,同时也包括你做学问当中不去追随时尚,随风倒,而是要坚持自己的学术方向,不怕别人不重视,甘于寂寞。因此,"坐冷板凳"就是专心致志地追求真理。而"文章不写半句空"则赋予"坐冷板凳"积极主动的精神。不写不练当然永远无法提高。


写诗词也是如此,不随大流,外冷内热,坚持思考和创作。光有实践和感触意愿还不够,还必须有可以雕琢的材料,笔头勤奋,写下有感而发的诗词作品才能修改完善。只有先写出来才能修改提高。如何写?当然不是拼凑和硬写,而是要提炼社会生活获得的感受,让这种感受融合于现实生活而不隔,不突兀。


“闭门觅句非诗法,只是征行便有诗 (宋·杨万里《下横山滩头望金华山四首》其一),


这一联精辟地指出在家苦思冥想寻觅句子不是作诗之道,深入生活符合生活才能写出活的好诗。



二,诗成于吟,格律为用




诗词的灵秀的不是天生的,诗词有其必须的基础,无规矩不成方圆,无韵律不成诗歌。诗词发展的规律是先歌后诗先曲(谱)后填词。因此,文化积淀之外,一首诗摆在面前,新手老手最大的区别往往正是在对作品韵律(声律节奏)的驾驭上,唯有声律流畅才能自由奔放地驾驭诗词。


声律论说发端于永明体提出"二元化声律理论" (平仄理论,刘滔(縚)) ,完善于初唐(通常认为是由上官仪总结整理的,他是那位后来武则天召见和当场出题惊为天人的十四岁少女上官婉儿的祖父)。古体诗于是形成诗律,随后流传下来有崔融《唐朝新定诗格》、王昌龄《诗格》、元兢《诗髓脑》、皎然《诗议》等声律书籍。


今人常说 的“熟读唐诗三百首”,里面的“读”字就是指吟唱吟读,不是无声默读,只有声律与诗意相融益彰,才能助益诗歌的主题的感受和表达。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声律」二字是表观上最易分辨的新手老手的指标。“平长音突显,低音抵消。仄高音突显,短音抵消。入声急而促”,这些知道最好,不知的话多读多体会亦能殊途同归。只有对声律感觉自然到入耳能辨,才能融汇贯通写出合格诗词。而这恰恰是不少诗歌爱好者最容易忽略的地方。


对比今天的古体诗,词是依照乐律填写能依声诵唱的。填词除了字声要求之外,对于声调要求尤其严格。“词不称“作”而称“填”,就因为它要受声律的严格约束,不像散文可以自由抒写”(龙榆生)。


清照除了继承苏门词风文采,还提出了本色雅正论和宋词才学化的发展要求,由此她把北宋词人分为“知之者”和“不知之者”,其中知之者首先知之于宋词音律。词离不开唱,这正是易安《词论》一开篇就写李衮歌唱技艺的原因: 盖诗文分平仄,而歌词分五音,又分五声,又分六律,又分清浊轻重以下例子说明即使声律合格,对于讲究倚声入境的填词”知者”的要求仍有距离:  李清照评论柳永词作不足在唱词入境上面,并且明确指出一些深谙声律的男性词家不知道词必能唱,唱之入境的道理。

“为用”不是“为体”,不是天条,今天的词牌乐谱比起宋代显然失落了不少,好在声律规则早已建立起来,这种内在吟咏规律加上实践已经不难达“回忌声病,约句准篇”(《新唐书》卷二百二《文艺传》。尤其是研究者依据一些古今名词作品还恢复了许多词牌的乐谱,极大地帮助填词爱好者掌握倚声。如歌唱家杨洪基所唱的一些著名词谱歌曲和廖昌永所唱的毛泽东诗词歌曲,值得找来感受和学唱吟咏体会,体会之后才能更好地分辨声律、填出合格词作。大型历史歌舞资料片《万水千山》和更早一些的《东方红》里面有更多的毛泽东诗词朗诵演唱,同样十分有助于诗词声律体会,因为只有用字恰合音乐节律才能形成歌曲产生共鸣。


而且就如诗非一律,一首词的曲式不是一成不变,可以有不同配曲,"心耳体会" 就成了倚声填词的重要检测步骤。


或许有人会问电视上诗词节目里的介绍的一些复古唱吟古诗方法是否更有用,如范曾先生和台湾叶嘉莹教授所吟的一些古诗,我的看法是值得了解学习兼收并蓄,但不必刻意盲从,今人今声很自然,各地语音皆有吟读功能,不一定非要吟出古人的声音他人的语气。


另外,声律对仗领字这些客观规则最终是为主观境界服务的,没有文化气节汉魏风骨同样无法成诗歌。唯有在文化境界之上的灵动才能望背于岳飞易安辛苏陆游二晏蒋捷吴文英毛泽东等大家。


看到这里,肯定有人会说毛泽东诗词也"不是完全合律"的,这个话题陈旧且不靠谱,道理跟有人纠结杜甫的诗出律一样,除了有借政治评诗歌的意不在诗的“评论者”之外,诗艺方面最主要的硬伤就是由于批评者文化不足,声律不力,外行只知道用小尺子来量诗论字纠结皮毛,不知道发自内心的吟读共鸣来自诗歌的整体意境,无法体会诗词。


举一个八股文的清代楹联例子:


同仁堂药店创建于大清康熙八年(公元1669年),是名副其实的百年老店,自传清初曾因给微服私访的康熙爷治好了病,皇上私赠药房一座,赐名“同仁堂”。沾有皇家气,名播海内外,形同官家药房,历数百年而不衰。清代起同仁堂门面上就有一幅对联:“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这是在天子脚下的挂出的名店对联,竟然明显对仗不合,上下联同一位置出现两个“不敢”,满城对八股一丝不苟五体投地的清朝文人墨客却没有一个出面挑剔的,反倒更加信赖这样的店家,这种公然出律耐人寻味,要的就是人命为大,店家宁肯出格也绝不偷工减料。(最近同仁堂因为制造贩卖假蜂蜜失去了信誉的牌子,违背了自家牌匾上的座右铭,走造假捷径,结果就是信用丢失,国家收回中国质量奖证书和奖杯,老脸丟光,这两个“不敢”也就直接打自家老脸了)。


言归正传,有人咬定说“唐人近体诗没有出律的,每一句都符合当时的声律”。这句话至少后半部分大谬。“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还有诸如“孤舟蓑笠翁”、“ 劝君更尽一杯酒”等等。这些耳熟能详的名家诗歌对于能诗的人可以身临其境,但是即使按照当时字声进行比较也可以看出就出律的。对于只知道格律皮毛的人就无法体会其诗歌之妙了,—— “二位出律”,“五连仄”,“犯孤平”,“上下联句失粘”,不懂通篇吟咏、只抠局部韵律细枝末节、只会照抄声律皮毛的评论者一定读不下去这样的作品。这是为何许多网上诗歌爱好者写不出好诗却喜欢纠结诗歌名句所谓“诗病”的原因:“君自故乡来”,“春眠不觉晓”,“江流石不转”,“美人卷珠帘”,“床前明月光”,“静听松风寒”,“打起黄莺儿”,“秋夜寄邱员外”,“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松下问童子”,“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等等,等等。


当然,正在研究格律的人会问这些脍炙人口的著名诗作是否值得学习摹仿?答案是人家根本合乎声律吟咏,就怕你不知道摹仿这样“出律的”名家手笔的真正艺术内涵。


抛开古人时代比今人更古,而诗歌格律本身不断发展的客观事实不提,规则服务于意境在这些出律拗句作品中往往体现得更加突出。深入人心的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诗句,在今天的创作者笔下很少写得出来,怕拗句怕出律,怕这怕那就是不怕破坏意境。太白诗中的“人”字换成今天冬烘死板抱残守缺平水韵的一些人确实是万万不敢这么写的,最大胆的也要把“故人”改成“故友”以求二位合律,———一三五才能不论,二四六必须合律不是? 但是读来感受如何,故友比之故人,内涵外延都逊色许多,这首诗以前曾经分析过,我的看法是尤其二十四岁之前都在四川说川话的李白不会用故友二字,强行修改的话,就是今天拿普通话吟读起来也并没有增色,这样的以律害意当然可以放弃。有闭门造车死板研究拗救出律的工夫不如去多多练习和深入了解诗词吟咏之道,多看古今论诗名家的论述。原因很简单,要达自由境界必然王国不是胆大就行,达到这样境界需要熟知声律和精通吟咏,尤其是反复吟咏的工夫,必须做足。只有反复实践达到二者皆通才能体会其吟读之谐。这样诗词就到了可以吟咏自如不担心出格破戒了,名家出格往往是为了更好地合律可咏跟传递作品意境。规则在名家巨子面前往往是落后于他们的艺术境界的,以死板落伍的玩艺丈量先进,殆矣。


《红楼梦》第四十八回,曹雪芹借林黛玉教香菱学写诗∶


香菱笑道:“我这一进来了,也得了空儿,好歹教给我作诗,就是我的造化了!”

黛玉笑道:“既要作诗,你就拜我为师 。我虽不通,大略也还教得起你。”

香菱笑道:“果然这样,我就拜你作师。你可不许腻 烦的。”


黛玉道:“什么难事,也值得去学!不过是起承转合,当中承转是两副对子,平 声对仄声,虚的对实的,实的对虚的,若是果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

香菱笑道:“怪道我常弄一本旧诗偷空儿看一两首,又有对的极工的,又有不对的,又听见 说‘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看古人的诗上亦有顺的,亦有二四六上错了的,所以天 天疑惑。如今听你一说,原来这些格调规矩竟是末事,只要词句新奇为上。”


黛玉道:“ 正是这个道理。词句究竟还是末事,第一立意要紧。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这叫做‘不以词害意’。


评论毛泽东诗词声律或者网上那些纵论古人诗病也是一样,论者不懂意趣不懂只拿检测软件去丈量,那就必然出错。诗词格律是否符合必须通过对全篇进行整体看待和通过吟咏判定。格律检测从来不是一味纠结局部,拿只放大镜显微镜加上某个参差不齐的韵谱尺子左量右量可以挖宝拣漏的。


李杜作品、毛泽东诗词在吟咏上的功底非那些纠结者的诗词水平可及,就在于纠结者不知吟咏,不懂真正的诗歌格律。唐诗为何气象万千,只要看唐人律诗风格就可以体会出来,不仅不强求粘煞,联句工整如杜甫也常常为了整体灵动而保留宽对、半对的对仗联句,也就是一联工稳一联宽泛。因此,大胆去吟咏,对仗,大声吟读诗歌作品,这是远比检测软件要有用的声律法宝,这么做一开始可能读不出什么感觉,坚持下去就会有本质区别。那样也就容易决定名人大家如叶嘉莹老师范曾老师的吟咏是否有助于你自己的声律辨别了。


结论,如果你需要评论诗友作品,应记以下两点:


1,反复吟咏对方的作品,找出声律意境的地方。

2,你只能根据自己的吟咏来评论作品声律优劣,不能单纯根据检测软件进行评论。

(多数初学者错用检测软件的检测结果而不自知,本网毫不例外)。




,新手进阶:酒非贪饮惟知己,诗不求工贵适情。



“诗易学而难工,词难学而易工" 那么,诗歌写作新手老手具体有什么区别?


作诗填词经验的新与老,这里大致归纳了一些区别特征以作存照检验。


人人都有过学习过程,这里的“老”和“新”不是长幼,亦无关褒贬,但确实有关经验和学习方法的效率优劣。诗词之道是个大题目,不论建树目标多么远大,实践起来总是首先在于打好基础,其中声律基础牢靠尤其重要,对于诗词来说声律基础不牢确实地动山摇。这是为何许多沉浸诗词之道几十年,甚至身上光环花里胡哨的人的作品一看就还是蹒跚学步的新手,而许多基础扎实诗思阳光灵秀的后学却风格稳健语文周正,自然不妨称作老手高手。


五四时期年青学子古为今用,放眼世界,曾经涌现出不少堪称老道入味三匝的优秀青年学子诗作。从这个角度来看,同样艺术境界条件之下,网上「推荐作品」与「精品」的区别在于精品的声律自然谐美作品工稳大气,可谓全方位优秀,而推荐作品在诗意优秀的前提之下有可能存在某些技术瑕疵和功力不足。


诗词之道就诗不就人,就品格不就地位,就文化风骨不就外表华丽,评论以共同进步为目标而不是抑此扬彼砸砖训斥。从一些切身体会到的成功交流和学习事例来看,除了必须坚持写作,大凡诗文都是既要文化境界,又离不开格律修辞基础功底,前者主要在于家国气节人文风骨阳光灿烂爱恨情仇光明磊落,后者在于潜心学习感受声律格律炼字修辞等学术修养基础,缺一不可,由此二者,人不懒惰,何患无诗?




Image result for deep imagemation






那好,下面开始罗列:


新手以为通过检测软件就是合律,老手只相信符合吟咏的作品才合律。

新手写诗用来说文,老手写诗为了蕴情。
新手多用形容词副词,老手斟酌名词动词。
新手说诗意,作品流于平白,缺乏活力;老手画诗意,意境活力四射,栩栩如生。
新手总结结论,老手展示过程。
新手在句,老手在篇。
新手泥古惧新,老手拟古出新。
新手对仗看字看句,老手对仗无句有篇。
新手平铺罗列,老手一意圆章。
新手比,老手兴。
新手有类无教,老手有教无类。
新手前后呼应差,转结残缺无力;老手首尾联自从一体,转结用心良苦。

新手好称古韵平仄,老手驾驭声律节奏。


声称“捍卫古韵、只用平水韵”者不仅不是新手,而且不论资历年头,一律属于诗歌外行。

曾经多次探讨这个问题,这里继续展开说一下。热爱、偏好古韵或者新韵并无不可,事实上学习诗词往往都是从一种途径研习开道逐渐发展的,平水韵由于比较简单方便,载字量少,古人应用者多,值得率先采用,因此,喜欢钻研平水韵并不是问题。然而喜欢不代表需要排他,更不是扬此抑彼固步自封。平仄只是写诗最初步的字声,汉代以前的注音无法解决声调,退而求其次,先粗分为长短音,这大体就是平仄。到了魏晋南北朝,古人研究驴叫,开始着迷声调对诗歌的重要价值,逐渐发端了平分阴阳与诗词音调,而单纯的平仄是无法准确定调的,这却是各家韵谱不能妥善解决的问题。即使在字声方面,目前为止,没有任何一种韵谱是全面和科学的,都有显著不足。因此,自然不存在捍卫某某韵一说。那些声称只用平水韵的人可以收摊了,都是不懂平水韵的人,叫他作两首庚韵或者元韵七律就会开膛露馅。


一如不存在什么“古韵与新韵对立”,“古体诗与新诗对立”、“简体字繁体字对立”,“五四新文化与新中国祸害了中华古体诗词”等等之类的邪论一样。许多纠结古韵的人不过是平仄音调不清,作品不忍卒读。其原因就是基础太差,人太懒,既不吃透古籍用法,也不花工夫吟咏体会,始终无法到平水韵自身的诸多不足,结果只能是既不能食古,也不能化新。令艰难完成合律的作品在读者那里却是佶屈聱牙。


反过来,诗词之中的字音并非可以任意替换,即使所谓可平可仄的通声字位,确定其字音也需通过吟咏和意境判。“词之为学,意内言外……调有定格,字有定音”(诗词家吴梅,其《词学通论》),不知吟咏则不懂得定格定音的具体含义。因此,声律不可固执己见死搬硬套,而需要灵活比较,从反复吟咏中体会。如果连最基本的声律都固执狭隘如此,诗词境界和其它文史哲方面必然难免错漏,甚至作品的意境内涵也容易落入等而下之走火入魔境地。窥豹一斑,可见「文章千古事」这句话的份量,为文在任何地方都不能大意偏颇。



Image result for deep imagemation


上图:Albert Einstein : "Imagination is more important than knowledge. For knowledge is limited, whereas imagination embraces the entire world, stimulating progress, giving birth to evolution."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人类的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包含世上一切,它促进人类进步,诞生进化发展。——爱因斯坦(1942)」。This is a soul, dances alone, and these are souls, dancing together. 灵魂之舞,自成诗词。


继续罗列:


新手为诗,老手为境。
新手描述总结,老手驰骋想象。
新手多言己,老手必言人。
新手重私情个感,老手重家国、众人之感。
新手就典,老手鉴史。
新手钻研拗救,老手无阻于拗救。
新手字声,老手节律。
新手出律而不自知,老手“出律”则属自然。

新手羁绊诗戒诗病,老手不屑技术樊篱。

新手怕这怕那,这戒那病纠结不断,老手纵情肆意写了再说。

新手纠结失粘,老手有失必佳。
新手诗成于写作,发表就是结束;老手诗成于修润,发表只是修润的开始,作品的“后熟”占据创作提炼的主要部分。
新手或许句秀,骨秀,而老手可臻于神秀。
新手火候不稳,有隐,作品有隔,油水两分,诗在自我;老手返璞归真,无邪,诗在家国大众,因而作品自然,天人合一。

为什么只有达到「会吟」才能从新手进阶到老手?仔细体会以下三联名家论诗的诗句就会知道。好诗必须过得了吟安之关,安表示稳,吟安了,才「有所言」,言之有物有景有境,是为「不空」,诗句的意境内涵因此才能稳固:


“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卢延让《苦吟》);“吟成五字句,用破一生心”(方干《贻钱塘县路明府》);“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贾岛《题诗后》)。



四,小结几句



这里所论或许不大容易为诗歌写作爱好者所接受,原因是太过于具体于好坏高低和近乎武断地看待诗歌,这样的分类,非黑即白,似乎成了不是新手就是老手,令二者截然不同。这在古人诗论里面那里也有反对看法,反对一味追求技艺纠结毫厘却与意境所需要服务的主题失之东隅。


显然这样的反过来评判的道理非常哲学,诗无定法,诗非一格一律,“说是一物便不中”。


《杜诗镜铨》中李子德评论老杜的《江梅》着眼点非常精辟:「不贪写梅,从江上着眼,是为高手。春江微波,正与梅相漾发」,「五、六对句,正以不粘煞为佳(强调此联转意,如词论的意不能转则空间不开)」。 《瀛奎律髓》这样总结杜甫诗歌「老杜诗,自入蜀后又别,至夔州又别,后至湖南又别」,杜甫不以技术为目的,因此诗歌不断进取。这些论者同样,是对于一位已经进入诗歌必然王国的圣手的不断进取的鉴赏褒奖。


不过,诗歌显然有规矩和标准,与其积累一身毛病,不如多知道一些忌讳,取舍在人,规则到了非犯不可的时候也好有个评判标准。


本文不是谈论诗词圣手们空婉神秀方面的的诗词进阶,也不是指导那些声律格律韵律基础扎实理论丰厚的诗人如何打下诗歌基础,而是为既不是诗词圣手,却也同时不是诗歌白丁或者入门级别的新生类的那些诗歌爱好者谈一点另辟蹊径的诗词创作比较视角。因此,出发点不是《诗词进阶101》的基础教学,或者系统宏论,而是对于浸淫于各色诗论各家韵谱江河多年,噗通得不轻的诗歌创作者提供一个后门的视角,以便卸载一些沉重的错误迷思包袱,轻车简从,踏上攀登阶梯。


既然谈卸载,大体上需要一点具体明确的割舍意见。需要定位的话。本文算是一半论诗词格律一半对诗人对格律的狭隘与自封理解的评议,以供 "诸侯御荼,大夫服笏"。评议不是一味赞颂,尤其是面对有几把刷子的人,一定有不同意见,这样的不同观点是好事,至少有助于从批判性交流分析中促进鉴别而达到进步。不由想到沈约发现钻研和推行永明诗律时说的那句四字的简约霸气名言『不服来哲』。


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已经说过,再加一联就是鲁迅先生的 “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似水照缁衣”。这一联意思原为“吟罢一首诗,低头静思,竟然找不到再能添写的字句的,心情一如流水般的月光照在一唱三叹的千古诗经《缁衣》上”。这里论诗,引申为吟到无可修改的境界,这可以说达到刘勰文心雕龙和吕不韦吕氏春秋一字无改的境界。


诗贵坚持探索创作和比较,而不是固步自封懒惰放羊,不是一家独霸,手勤有助于记录诗意磨练文笔,吟诗帮助检查声律意境,交流有利于真理,而真理越辩越明。有此信心者,必有所得。


这些都知道之后,就以英文诗论里面诗“不是说得愈多才愈透彻”结尾,the lack of dialogue opens up possibilities (省略解说往往才开启意境)。




http://img00.deviantart.net/ea57/i/2013/279/e/3/road_to_heaven_by_robinhalioua-d65s1cn.jpg



本文发表于 2017-05-09 03:36:27 ,被阅读过 2106 次   
点赞(0)
收藏文章(0)
向编辑推荐

点击分享
最近读者
发表评论
回复: “@楼主”
网名: 未登录网友 请先登录
评分:               
内容:
呼朋唤友(@好友)
    
举报不良评论评论列表
湯安 男 2岁
高级顾问
海外省市
注册日期:2014-09-29
最近登录:2024-03-28
作品数量:566
空间人气:382584
粉丝人数:47
关注的人:0
最近访客

飞文染翰

广泛

九五至尊

山水存真(曾)

嘉韵

张紫葆

云亭

百合韵书社

松风山月

龙翔宇

关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