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安的个人空间

连枝棣萼世无双,未秉鸿钧拥大邦。 [ 注: 1,持续修润作品,重发勿怪。2,图片多为网络图片,无关隐私。]   
一个身在中国的斯洛伐克妹子谈及华裔流行病专家[七律] [七律]      文/【湯安】   



科学属于科学,当科学被谎言和不良动机操纵时,操纵者和被操纵的科学双双身败名裂。这就是新冠疫情以来无数试图借疫情贩卖其它不可告人东西的人的故事。


不奇怪下文中那位自从疫情爆发以来一直诋毁中国的所谓美国华裔流行病学家、健康经济学家丁亮(Eric Feigl-Ding)也是一样,夹带私货的说谎者必然为自己的谎言所累,从无例外。


这个人的名字偶尔出现在一些美国三流自媒体的采访镜头里面至少超过两年时间了,每一次都是借题发挥夹杂政治仇恨诋毁中国。对于美国疫情,这位所谓的流行病或者什么疾病经济专家也贡献了不少错误预测。即使他最喜欢吹嘘防疫多么高效厉害的弹丸之地韩国实际上新冠死亡人数也远高于整个中国。这样无耻地敌视中国令人不难判定他是在说医学还是在贩卖反华仇恨。


其实只要立场公正客观,资料真实,批评或者预测任何国家的疫情政策的言论人们都可以接受,并且用之改进防疫保护生命。人们不能接受的是造谣污蔑和制造仇恨和为虎作伥。同样例子是辉瑞空手套白狼的天价新冠药片Paxlovid,除了张文宏等国内辉瑞医托儿,一些华裔美国医生为了推销这个在美国不受人们待见鸡肋药片也不遗余力地对辉瑞Paxlovid进行毫无底线的吹捧,如所谓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传染病专家彼得·陈洪(音)博士张嘴就吹的“服用Paxlovid的门槛应该更低,应该让更多人获得该药,因为它真的没有害处...” 


明明有英文报道的对这个药物二十多种副作用正在研究的资料,而且辉瑞一直隐藏这个药的副作用资料,到了陈洪和美国之音的中文报道就成了“真的没有害处”,药品都有严格审批和副作用警告,辉瑞这个药如果真的没有害处岂不是打脸美国制药行业?


某些人知道自己是在说谎哄骗或者和死缠烂打中国,或许西媒期待他们以华人骗华人的便利优势提供什么反华弹药给媒体去设计中国人。正如香港《南华早报》1月7日文章(原题:《西方媒体应反思过去一年对中国、卡塔尔、乌克兰战争的可耻偏见报道 》)所综述的:


“读者几乎没有一天不读到妖魔化中国的新闻报道。最近是批评中国政府过快地放宽新冠疫情防控。没错:同样是这些媒体曾呼吁中国取消“不人道的”疫情防控政策,还称赞中国抗议者勇敢对抗....。” (文章作者钱德兰·奈尔是全球未来研究所的创始人和罗马俱乐部执委会成员,乔恒 译)



好在中华历史悠久,正常中国人对这种为虎作伥宵小行为早就洞察秋毫。伥鬼最多不过是自己糟蹋自己而已。




酬乐天得微之诗知通州事因成四首 其三



(815年) 中唐  元稹



哭鸟昼飞人少见,伥魂夜啸虎行多。

满身沙虱无防处,独脚山魈不奈何。

甘受鬼神侵骨髓,常忧岐路处风波。

南歌未有东西分,敢唱沧浪一字歌。




请息斋书事三首 其二



南宋  范成大



刻木牵丝罢戏场,祭馀雨后两相忘。

门虽有雀尚廷尉,食已无鱼休孟尝。

虱里趋时真是贼,虎中宣力任为伥。

篱东舍北谁情话,鸡语鸥盟意却长。




谢赐虎肉馒头



明  管讷



彤弓亲射东山虎,细脔笼炊赐百官。

昨日雄威犹可畏,今朝和气已成团。

庖丁尚虑风生机,伥鬼应惊雪在盘。

剩种官田千亩麦,屯家犬豕夜平安。




冬夜读史有感二十首 其十



民国初  连横



释经执锐出曾胡,功自邀天种自屠。

暴虎猖狂伥有鬼,烂羊资格士甘奴。

事秦讵得如王猛,灭楚居然是子胥。

试问罗山诸讲学,春秋大义果明乎?





于是见怪不怪有这种一把年纪了,头发花白,嘴脸狰狞的角色。顶着流行病医学名号依旧没有学会严谨地学习和遵循医学科学规则老老实实地客观分析报告;身为华裔而不懂得中华文化里面「人必自辱而后人辱之」的最浅显做人道理的宵小之辈。


在疫言疫,丁亮宣称的“现在中国的新冠疫情超级糟糕!” 听上去中国比印度当时还要人间地狱到处烧尸体,按照西方推算的印度新冠死亡超过500万,丁亮岂不要说中国死亡无数,至少死亡上百万,就像他这三年一直攻击中国政府不仅“执行错误的防御政策”而且“隐藏新冠数据”那样制造大新闻。事实是与中国感染众多相比数目死亡人数却不巨大,上周五北京死亡是个位数。许多白肺新冠病人并没有严重到无法呼吸,发烧也多数可以控制下来,医院因此出具出院通知。这说明疫情可以控制并且有望走出风险。


这里不妨根据国内资料和对疫情的流行病知识做出与丁某相反的预测:开放后这波疫情下来,中国不会因为目前低致死率奥密克戎变种的高感染率而大幅出现重症率,死亡率继续处于世界最低。现在中国的新冠疫情不会“超级糟糕”,而是会迅速走出困难带头恢复经济发展。必须强调的是如果中国对日本这样最近一个月死亡上万新冠病人的国家开放,或者传播美国新的变种病毒,则中国的疫情危险会大大提高。因此,口罩不能摘!




诗之。




生济世在乾坤,岂辱堂堂岐伯门。

生不作伥欺汉祖,死尤添列佐轩辕。

药灵才解灾民苦,医正端于境界尊。

四海苍茫萦古道,九州生气自兰荪。








曹野蛮:明明早和病毒共存了,欧洲人为何惧怕“放开”的中国?



送交者: 2023年01月07日19:03:05 于



曹野蛮

一个身在中国的斯洛伐克妹子


分享到: 72223

2023-01-07 08:26:07字号:A- A A+来源:观察者网阅读 200994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曹野蛮】



在过去三年,人类一直与新冠肺炎病毒进行着斗争。


包括欧洲在内的世界大多数国家都曾尝试过某种形式的封锁,通过管控人的流动来抑制病毒的传播。但西方人不愿意牺牲自己的自由,并不断抱怨、抗议任何他们认为正在影响个人自由和经济发展的新冠防控措施。于是,他们牺牲了数百万人的生命换来了现在的生活。综合种种考虑,西方政府把走出疫情的希望建筑在疫苗接种上,他们早早宣布不会与新冠病毒作战,而是选择与之共存。


就在最近,中国也决定调整过去三年来一直坚持的新冠疫情防控政策。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是现在流行的新冠病毒变异株奥密克戎在形成高传染性的同时不那么致命了。


鉴于中国与日俱增的国际影响力,这一决策引发了世界其他国家的广泛关注。




新冠感染成为了“乙类乙管”传染病


与病毒共存的生活


当新冠肺炎病毒于2020年首次在欧洲传播时,唯一能描述它的词就是“末日降临”:医院里挤满了生病和奄奄一息的人,医护人员疲惫地应付着医疗挤兑的局面,政府无助地试图阻止新冠肺炎病毒的传播,人们大量囤积各种食品和药品以求自救……


当这个世界正在与新冠病毒交战并节节败退的时刻,中国政府决定暂停与外界的交通和流动,以此保护中国人民,挽救他们的生命。那时正是欧洲乃至整个世界的至暗时刻。我记得在欧洲最严重的新冠肺炎爆发期时,我和妈妈通了电话,她告诉我,她很高兴我在中国,因为这里似乎是世界上唯一安全的地方。


随着新冠病毒的演变,欧洲人对它的看法也在逐渐转变。一年前,奥密克戎变种在欧洲肆虐,情况就像它现在在中国蔓延一样紧急。新闻报道中充斥着诸如“欧洲半数地区将在数周内感染奥密克戎”之类的标题。但在那个时候,人们并没有真正感到害怕,因为他们知道奥密克戎导致严重健康问题或死亡的可能性很小。这似乎预示着人类与新冠病毒共存的生活将成为某种新常态:新冠肺炎病毒不会消失,人们必须习惯它,因为别无他法。


于是,大多数欧洲国家决定废除所有针对新冠肺炎的防控措施,让时钟倒回前疫情时代。很快,疫情幸存者的生活确实回归平常。而欧洲著名的文化活动——威尼斯狂欢节、慕尼黑十月狂欢节、格拉斯顿伯里音乐节……也悉数回归。


欧洲这样对待奥密克戎,有4个主要原因:


奥密克戎被证明不那么危险;


人们受到群体免疫的保护(当然,这建立在大量人口染病的代价之上);


疫苗接种率相对较高;


人们不再愿意接受严格的限制,并要求政府取消这些限制。


我的家人成功抵御了席卷欧洲的所有新冠肺炎病毒的侵袭,对此我们深感庆幸。


我没那么幸运。我住在杭州,在最近所有限制措施解除后,我看着认识的人一个接一个地被感染,直到轮到我。一周前我得了新冠肺炎,经历了发高烧、头痛、喉咙痛的窘境,不过今天一切都恢复了正常。我的朋友也被感染了,但他们现在都很好,而且都恢复了工作,没有任何健康问题。我认为中国等到现在才放松管控是正确的,因为今天的新冠肺炎病毒不像两年前那么危险,大多数感染后的人在家里恢复得相对较快。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看到的身边的情况。




居民排队做核酸的场景 新华社发(储焱摄)


谁在全球散播恐慌?


尽管欧洲人已经学会了如何与新冠肺炎一起生活,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相信它已经消失了。只是人们意识到,以目前的科技水平,无论政府实施多少次封锁,个人接种多少次疫苗都无法根除新冠肺炎,所以他们必须学会忍受它。


那么,已经经历了这一过程的欧洲人对中国选择逐步“放开”的政策有什么看法呢?


情况大致是这样的:


当中国仍然坚持用动态清零的方式保护民众的时候,大多数欧洲人觉得中国人很可怜。因为人们并不确切了解中国的情况,他们只是从西方媒体那里得到信息。而西方媒体往往以黑化和片面的视角描述中国的“可怕”,对待中国的防疫政策时,他们显然不会忘记这套模式。


在西方媒体笔下,所有中国人都被关在家里,他们没有食物或医疗帮助,尽管他们很想出门,但根本没有办法走出自己的家,只能慢慢忍受着饥饿和病痛……我在中国已经4年了,我知道这不是事实,但大多数欧洲人从未去过中国,也不认识住在这里的人,所以他们认为中国人在过去三年过着个人权益得不到保障、水深火热的生活。


在过去的一年里,每次我和家人聊天时,他们都会问我,是否可以离开家,是否可以在中国的商店购买到食物。如果我妈妈给我打电话时,我不接电话,她就会开始害怕,并发短信问我是否被关在隔离区……


事实上,我从未遇到过任何麻烦,我从未被隔离,也从未遇到过买不到东西的麻烦。对我来说,我在中国的新冠记忆可能和大多数中国人一样——充满了核酸检测和扫描场所码,但总体上是平和、安全的。


现在,当有消息称中国正在取消大部分抗疫限制并尝试逐步“放开”时,多数欧洲人感慨:“终于!中国人重获自由了!”




但西方媒体显然不会放过炒作这个新闻的机会。他们不再“敦促”中国停止防疫,而将矛头指向了中国的“放开”。他们话锋一转,开始撰写所谓的新闻和评论告诉世界其他地方的人说:“中国游客会来到你的国家,用新的致命新冠病毒感染你!”


这就是全球恐慌开始的时候。


美国、日本、法国、意大利等国家的政府和民众担忧地看着中国,他们害怕中国“培养”出现新的病毒变种,并将其传播到世界各地。于是,他们一度表态要限制中国游客,并对入境及过境的中国人进行核酸检测和病毒测序。


12月28日,意大利对两架载有中国游客的航班进行了核酸检测。他们发现来自中国的旅客有半数是新冠阳性后,很快宣布对所有途径中国的旅客进行强制性核酸检测以及病毒测序。意大利还呼吁欧盟做同样的事情。然而,在这一点上,只有一些欧洲国家跟进了同样的步骤。到目前为止,欧盟好像正试图保持“矛盾的理性”,一方面他们表示奥密克戎已经存在于欧洲,因此针对中国旅客进行新冠检测毫无意义;而另一方面又在提着针对中国人的某些“强烈建议”。


不过,多数欧洲人却希望中国游客接受检测,甚至不被允许来欧洲。这背后的原因可能与你想象的不同。


明明习惯了和病毒共存,欧洲人为什么害怕中国人?


正如我上文所说,大多数欧洲人不再恐惧新冠病毒,很多人都接种了疫苗,而且经过群体免疫,他们已经逐渐习惯与病毒共存的生活。然而,欧洲人害怕的是如果出现新的变异病毒,政府又将针对病毒传播进行封锁,那么丧失自由的日子将再度降临。


西方媒体敏锐地抓住了这一点,他们宣称新冠病毒正在中国变异,很快就会出现一种新的高危毒株。欧洲人被这套说辞吓坏了。


可以说,针对中国的恐慌情绪很大程度上是由西方媒体的灾难性报道挑起的。这些报道今天正在推动西方政府限制中国游客(尽管目前人数不多,因为大多数中国人其实都留在中国),并且正在让西方普通民众同意这些限制,以避免再次遭受病毒的冲击。


尽管许多医学专家公开表示,中国出现高危新毒株的可能性很小,但西方媒体不太会理会这些言论。不去描摹“恐怖的中国”,不去制造针对中国的耸人听闻的报道,他们不就无利可图了吗?所以,他们继续报道着中国调整防疫政策后疫情失控的情况,并用毫无根据的报告吓唬整个世界。


有一句话最近被西方媒体和印度媒体频繁转引:“现在中国的新冠疫情超级糟糕!”(“covid outbreak in China is thermonuclear bad!”)这句话引用自美国华裔流行病学家、健康经济学家丁亮(Eric Feigl-Ding)




在中国改变防疫政策之后,我在很多文章中都看到了这句话。但我认为“超级糟糕”(thermonuclear bad)一词更适合从字面上描述奥密克戎出现前西方国家应对新冠疫情的表现。我认为现在中国筹谋的时间已经够长了,这里的情况并不见得比过去欧洲、美国或印度放开时来得更加糟糕。


今天,许多国家已经做出表态,认为没有理由限制中国游客或要求他们接受强制的检测,因为奥密克戎早已传遍世界,封锁中国人不是抗击新冠病毒的科学方法。如果有人想保持安全,那他们需要做的是接种疫苗、外出时戴口罩、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如果可能的话,尽量少去人群密集的地方等等……而不是采取针对中国进行边境管控。







顺便转载最新总结的已经是旧闻的硅谷女骗子霍尔姆斯的文章,撒谎者都有共同特性,那就是目的邪恶。



美国硅谷第一大忽悠倒下了



2023年01月08日 10:49 新浪网 作者 界面





只需要指尖一滴血、半个小时,就能检测出癌症、高胆固醇和糖尿病。


2014年,凭借“一滴血改变世界”的口号,独角兽公司Theranos成为了美国商业届新宠,甚至有两位前国务卿成了它的董事,市值一度达到90亿美元。


它的创始人伊丽莎白·霍尔姆斯因此成了白手起家的女性富豪楷模。


这是一个充满了掌声、鲜花、红毯的神话,但当谜底揭开时,所有人都哑然失笑。



2015年,在纽约的一场会议上,前总统比尔·克林顿,将一位名叫伊丽莎白·霍尔姆斯的女性介绍给全场。


但霍尔姆斯早已被许多人熟知。


金色长发、浅蓝色眼睛,正红色的唇膏,黑色高领毛衣,她的经典形象不断出现在《财富》、《福布斯》及《Inc.》杂志上。在《福布斯》杂志评出的美国前400名富豪榜中,霍尔姆斯位列第110名。



所以克林顿的话音一落,台下响起热烈的掌声。一位前总统,鼓励了全美最年轻的白手起家女性亿万富翁,这个故事,足以点亮所有人心中的美国梦。


Theranos的成立,要从2002年说起。


那一年,18岁的霍尔姆斯考上了美国斯坦福大学化学工程专业,还拿到了“总统奖学金”。有邻居开玩笑问她:是不是以后也想当总统?


“我的梦想不是总统,而是亿万富翁。”霍尔姆斯回答。


这是个从小就好胜心极强的女孩,和弟弟表弟一起玩大富翁的游戏时,总会坚持到最后,赢下比赛。在输掉游戏时,她会气冲冲地摔门离开。


2003年,霍尔姆斯人生中真正的“大富翁游戏”开始了。还是大二学生的她决定辍学,找到斯坦福大学化学工程教授查宁·罗伯逊,说服他一起创办一家公司。


依照霍尔姆斯的构想,公司名为Theranos,是取英文therapy(治疗)和diagnosis(诊断)的头尾部分组成,愿景是让人们在第一时间通过血液查验出疾病,与不治之症说“再见”。


Theranos的核心产品是血液分析设备,号称只需要一滴血及廉价的检测费,就可以做上百种不同的疾病化验,结果快而准确,甚至可以“滴血验癌”。


这是一个听起来相当美好的设想,用指尖采血,来取代繁琐昂贵的医疗检测,这个听起来既有技术突破,又具有公益价值,同时还拥有巨大商业潜力的项目,几乎在第一时间就得到了投资人的欢迎。



只读了一年大学的霍尔姆斯,实在是一个太懂得如何拿到信任的人。


在数百次媒体采访和座谈会上,霍尔姆斯将她的故事打磨得近乎完美。她会给人们讲述小时候不玩芭比娃娃的原因,讲她曾任外科医生的曾祖父,讲自己从小害怕针头的经历,以及她对偶像乔布斯的崇拜……


她将Theranos血液检测设备命名为爱迪生,改变了自己的形象,穿起了一件黑色高领毛衣,还将乔布斯最喜欢的Le Corbusier设计师黑色皮椅搬进办公室;同时坚持只喝绿色果汁,且只在一天中的特定时间饮用。


显然,这是一系列有意为之的设计,但对那些迷信乔布斯至极的人,又偏偏能瞬间切中要害。


凭借一句“改变世界”的口号,一个硅谷“女版乔布斯”的形象,霍尔姆斯一路募集到超4亿美元的风投资金,其市值也应声上涨到90亿美元。


为了扩大公司业务,Theranos还与多家大型零售商签订了协议。到了2013年,Theranos打进了美国境内8100家连锁药店,全美最大的药品零售店沃尔格林甚至决定在其药店内成立Theranos健康中心。


Theranos还成功说服多位名人站台,美国两位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和乔治·舒尔茨曾加入Theranos董事会,甲骨文公司创始人拉里·埃里森和媒体大亨鲁伯特·默多克也在投资者之列。


2015年,时任美国副总统的拜登也曾在霍尔姆斯的带领下参观了Theranos工厂。


短短十年时间,Theranos就成长为硅谷最具商业价值的独角兽公司。2015年,《北大西洋月刊》曾邀请硅谷100多位CEO、投资人和智库成员就硅谷当前的公司环境投票。


针对“哪一家创业公司会改变世界?”的投票,最终结果显示:血液检测公司Theranos位居第二,仅次于特斯拉。



在硅谷,每家公司都有一个起源故事,它像是一则饱含人性与使命感的寓言,赢得投资者和媒体的信赖,最终在商业世界兑现。


在这些起源故事中,的确诞生过令人惊叹的公司。也正因为如此,讲故事的模式,在许多时候演变成大型的信心游戏。


游戏里,创业者、风险投资家和科技媒体假装把关、审查,实际上,却各自扮演着游戏的齿轮,彼此咬合扶持,让整台故事贩卖机得以运转。


当霍尔姆斯在2003年出现在科技界时,她几乎符合一个传奇故事的所有要素:名校出身却早年辍学,年少成名却对自己的创新发明保持神秘。在一众身穿Polo衫的自大男性中,年轻独特的女性角色,素食主义、从不休假,举止终有明显的乔布斯风格。


一份在硅谷流传的霍尔姆斯的便签,记录着她早上的安排:凌晨4点起床,运动,冥想,祈祷,早餐,早上6点45分,当懒散的人还在伸手摸索着闹钟时,她已经到达Theranos门口。最开始的时候,霍尔姆斯甚至自己就睡在办公室里。


霍尔姆斯给自己定下很多规则:“我从不迟到一分钟。我不会表现出兴奋。一切都是为了工作。我不冲动。我知道每一次交手的结果。我毫不犹豫。我不断地做出决定并根据需要改变它们。我很少说话。遇到谎言我会当场揭穿。”


而在许多次演讲中,她都提到九岁时写给父亲的一封信,信中说:“我真正想要的是从生活中发现一些新的东西,一些人类未曾想到的东西。”


霍尔姆斯的每次公开讲话,都能够让人看到她强大的决心,这非常符合硅谷的套路,即为了实现不可能之事而拒绝承认它不可能。


如果说硅谷是美国“勤劳工作、快速致富”理念的浓缩版,霍尔姆斯便是硅谷的加强版。


正如她在演讲中多次提到的,“我试图将自己变成一台除了工作之外,没有时间做任何事情的机器。但这一切都是为了人类。”


“为了人类”的口号,帮助霍尔姆斯收获了大批的支持者。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愿意相信这样的传奇。


约翰·卡雷鲁就是其中之一,他是《华尔街日报》一位固执的医疗保健记者。


霍尔姆斯曾被一家媒体问到关于Theranos的技术问题,她有些神秘地回答说:“让血液进行化学反应,并从与样品的化学反应中发现信号,并将其转化为结果,最后的审查由实验室人员进行。”


作为长期从事医疗报道的记者,卡雷鲁对这样的回答感到震惊。


其实对于Theranos技术产生质疑的早就不止卡雷鲁。


据一位知情人士透露,当霍尔姆斯第一次提出Theranos想法时,她曾接触了斯坦福大学的几位教授,但教授们的看法是——这样做几乎不可能产生任何真正的效果。


斯坦福大学医学教授菲利斯·加德纳就是其中之一,“我告诉她,我认为你的想法不会奏效”。


加德纳解释说,Theranos声称可以准确进行的大多数测试,都不可能从指尖血液获得精确结果。当手指被刺破时,探针会打碎细胞,产生碎片,逃逸到间质液中。以这种方式检测病原体是可行的,但要想获得更细致的读数,根本做不到。


当然,这些看法,统统被霍尔姆斯当作是改变世界之路上的杂音。


霍尔姆斯说服她在斯坦福大学的导师查宁·罗伯逊支持她的探索。Theranos成立后,她还邀请到伊恩·吉本斯出任首席科学家。后者拥有剑桥大学的多个学位,并在诊断和治疗产品方面工作了30年。


加入公司后不久,吉本斯就遇到了一系列科学问题,最直击要害的问题就是,检测结果不对。这样的结果让吉本斯意识到,霍尔姆斯的发明与其说是现实,不如说是一种构想。


尽管如此,吉本斯仍旧试图穷尽每一个选择,迫切地想要找到解决血液检测技术不准确的方法。


而在这时,霍尔姆斯不遗余力地发挥着她的融资天才,她雇佣了数百名营销人员、销售人员、传播专家,甚至是奥斯卡获奖电影制作人。


这些与科学和技术无关的人,却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向更多投资者甚至潜在合作伙伴介绍了她的公司,就好像它有一个有效的、现实的产品一样。


霍尔姆斯用标语装饰她的总部和网站,声称要“一点一点改变一切”。在2012年,霍尔姆斯一度曾与美国国防部讨论在阿富汗战场上使用Theranos技术。


霍尔姆斯的高歌猛进,后面却是吉本斯这样的科学家们的忧心忡忡。他曾直接警告霍尔姆斯,这项技术还没有为公众准备好。但霍尔姆斯从不容人反驳。


在为Theranos效力八年后,吉本斯故意服用过量药物,自杀未遂几天后死于肝功能衰竭。


吉本斯的妻子罗谢尔打电话到霍尔姆斯的办公室,告诉她丈夫去世的消息,霍尔姆斯的秘书表达了哀悼,并告诉她会立即通知霍尔姆斯。


然而几个小时后,罗谢尔没有收到霍尔姆斯的任何吊唁信息,取而代之的是,公司要求她立即归还Theranos的所有机密财产。


Theranos拥有惊人的保密系统和安保部门。霍尔姆斯有自己的保镖,她的黑色奥迪车和办公室都装有防弹玻璃。而这整套安保系统的执行者名叫桑尼·巴尔瓦尼,也是公司总裁兼首席运营官。他于2009年受聘于Theranos,尽管没有任何医学经验,但很快就被任命负责公司最机密的医疗技术。


据多位知情人士透露,两人在他开始进入公司很多年前就认识了,当时霍尔姆斯在她高中毕业后去中国交流,两人相识并开始约会。


在霍尔姆斯和巴尔瓦尼主导的安保系统下,任何访问公司总部的人在获准进入大楼之前,必须签署保密协议,并让安保人员护送访客到任何地方,甚至是洗手间。


当员工质疑公司血液检测技术的准确性时,巴尔瓦尼会直接加以惩罚,并严厉警告。Theranos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不会互相谈论他们的工作。前来面试的申请人被告知,除非他们被录用,否则他们没有权利知道实际的工作内容。


在领英上,一位前雇员在他的工作经历中写道:“我在Theranos工作,但每次我说出我所做的事情时,我都会收到律师函。”


在任何一家医疗技术公司,一位缺乏医疗经验的总裁,都会显得格外不寻常。但在更加不寻常的Theranos,却没有人指出这一点。


在Theranos的董事会中,十几名中老年白人男性位列其中,他们也同样几乎没有任何与医疗保健相关的背景,其中包括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前国务卿乔治·舒尔茨、前佐治亚州参议员兼军事委员会主席萨姆·纳恩和前国防部长威廉·佩里。


对于这样的阵容,吉本斯曾在生前对妻子说,“这个委员会更适合决定美国是否应该入侵伊拉克,而不是审查一家血液检测公司”。



一切的破碎,是从高光时刻开始的。


当霍尔姆斯乘坐私人飞机全球演讲、在座谈会上与比尔·克林顿交谈时,两个政府组织正在开始悄悄地调查Theranos公司。


《华尔街日报》关于Theranos的调查报道在2015年10月刊发,其实在几个月前,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的三名调查人员未经通知就抵达了Theranos位于佩奇米尔路的总部,另外两名调查人员被派往该公司位于加利福尼亚州纽瓦克的血液检测实验室,要求检查设备。


据接近该公司的人士透露,霍尔姆斯立刻陷入了恐慌,打电话给顾问试图解决这个问题。


几乎在同一时间,监管实验室的医疗保险和医疗补助服务中心(CMS)的监管者也抵达了实验室,发现Theranos对患者进行的检测存在重大错误:在六个月时间内,Theranos忽略其自身质量控制检查的不稳定结果,向81名患者提供了错误的测试结果。


据一位知情人士透露,霍尔姆斯将《华尔街日报》的报道视为成功之前的挑战,是对Theranos的抹黑。


尽管话锋强硬,但面对突如其来的调查,霍尔姆斯却显然没有预案,她开始加倍强调自己原有的叙事,登上了CNBC的对谈栏目,当主持人要求她对文章中的指控作出回应时,霍尔姆斯的回答是:


“起初他们认为你疯了,然后他们与你作对,然后,突然之间,你改变了世界。”


一位科技公司的创始人,用这样的话来回应指控时,谁都听得出其中的虚弱和惊恐了,当这番回答如实播放时,霍尔姆斯的企业家信用,其实已经破产了。


从电视台回到总部,霍尔姆斯不得不向数百名员工发表讲话,她慷慨激昂向她忠诚的同事们解释说他们正在改变世界,而始终质疑Theranos的《华尔街日报》记者约翰·卡雷鲁,则将引发一场战争。


▲《华尔街日报》记者约翰·卡雷鲁有关Theranos的书籍封面

在霍尔姆斯的讲话结束后,公司总裁巴尔瓦尼登台作出肯定回应,并带头喊出了“卡雷鲁,去你妈的”口号,随后身穿白大褂的实验员和穿着牛仔裤和T恤的程序员也加入其中。


这些补救方式,并没能留住硅谷的大佬们,很多投资机构迅速与这家公司切割的关系,Theranos的董事会随后破碎,基辛格、舒尔茨等人只出任“顾问”。


全美最大的药品零售店沃尔格林终止了一切与Theranos的合作。FDA禁止该公司继续使用其爱迪生设备。CMS禁止霍尔姆斯拥有或经营医学实验室两年。


与此同时,霍尔姆斯似乎在努力以某种方式摆脱Theranos的过去,她在美国临床化学协会年会上发言,并未提及任何关于技术的丑闻,而是展示了一项新的血液检测技术,但会上大部分人认为新技术并非是她首次提出的。


她还出现在旧金山一场盛大的科技女性的庆祝晚宴上。斯坦福大学教授菲利斯·加德纳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她(霍尔姆斯)像船舷上的藤壶一样坚持自己的故事。”


霍尔姆斯与巴尔瓦尼最终于2016年春天分手,当时霍尔姆斯将他赶出公司。尽管如此,霍尔姆斯与巴尔瓦尼并未逃脱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大规模欺诈”的指控。


2018年6月,霍尔姆斯辞去首席执行官一职。同一天,美国司法部宣布联邦大陪审团指控霍姆斯和巴尔瓦尼犯有九项电汇欺诈罪和两项共谋电汇欺诈罪。


三个月后,Theranos倒闭。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针对Theranos和霍尔姆斯的起诉,变成了一场长跑。


由于新冠病毒的爆发,听证会只能在Zoom上举行,主审法官最初将审判推迟到2020年10月,后来又进一步推迟到2021年3月。


在2021年3月,霍尔姆斯以怀孕为由要求再次推迟审判。她要求将审判推迟到8月31日,请求得到了批准。


据透露,霍尔姆斯在2019年初与加利福尼亚一家酒店物业管理公司的继承人威廉·埃文斯订婚,前Theranos员工没有一个人被邀请参加婚礼。


去年9月,在埃文斯的陪同下,霍尔姆斯出席了听证会,她当场崩溃大哭,坚称“失败不是犯罪。尽你最大的努力还达不到标准不是犯罪。”


一直到2022年11月18日,在历经长达15周的庭审后,美国联邦法院陪审团做出裁定,一致同意针对霍尔姆斯的11项欺诈指控中的4项罪名成立,判处11年零3个月(135个月)的监禁,出狱后,还将接受三年的监管。


2022年12月7日,霍尔姆斯的前男友巴尔瓦尼也被法院作出判决,刑期近13年(155个月)。


艾琳·莱佩拉是一位硅谷的投资人,她因投资Theranos而损失了毕生的积蓄。她表示,“我认为判决是公平的,她知道这是欺诈,她将患者的生命置于危险之中。”


但霍尔姆斯和巴尔瓦尼显然不这样认为,对于现有的判决的结果,霍尔姆斯和巴尔瓦尼均表示仍会继续上诉。


从起点到终点,一切似乎结束得干干净净。但在宣判之前,加州圣何塞地方法院的法官达维拉,却呼吁所有人一起反思几个问题:


硅谷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地方?


是什么驱使霍尔姆斯进行如此大规模的欺诈?


为什么明目张胆的欺诈,始终无法得到有效的遏制?


为什么那么多监管机构,没有一家早早审查Theranos的合法性?


为什么那些参与融资的投资机构,都甘心参与其中?


为什么那么多的媒体都愿意为Theranos鼓吹?


为什么那么多科学家、行业人士,没有一个人对Theranos的技术成果提出疑问?是失去了道德指南针吗?是狂妄自大?还是沉醉于年轻企业家的名声?


这么多的为什么,如同一连串拷问,震动着硅谷,也震动着整个美国政商圈。









本文发表于 2023-01-08 02:13:24 ,被阅读过 398 次   
点赞(0)
收藏文章(0)
向编辑推荐

点击分享
最近读者
发表评论
回复: “@楼主”
网名: 未登录网友 请先登录
评分:               
内容:
呼朋唤友(@好友)
    
举报不良评论评论列表
湯安 男 2岁
高级顾问
海外省市
注册日期:2014-09-29
最近登录:2024-04-18
作品数量:567
空间人气:386346
粉丝人数:47
关注的人:0
最近访客

飞文染翰

广泛

九五至尊

山水存真(曾)

嘉韵

张紫葆

云亭

百合韵书社

松风山月

龙翔宇

关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