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居士的个人空间

生逢文革,备历辛酸,望海叹浮萍,岁月蹉跎悲过客; 素爱诗联,闲多吟咏,抒怀轻宿命,琴书潇洒伴飞鸿。   
清明节前话寒食 [清明节前花寒食]      文/【翰林院士】   

《寒食》

    韩翃的《寒食》是一首在当时及后世都大受赞赏的诗歌。 此诗之所以得到人们喜爱,主要原因就在于它寓意深藏且富于情韵,十分耐人寻味。诗道: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诗中所说的“寒食”是我国古代的一传统节日,一般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清明节前两天。古人极重视这个节日,按风俗家家要禁火,只吃现成食物,故日寒食。“传蜡烛”,是指清明节这天,皇帝宣旨取分火种赏赐近臣,以示皇恩。《西京杂记》载:“寒食禁火日赐侯家蜡烛。”《唐会要》云:“清明取榆柳之火以赐近臣,顺阳气。”此诗写的是寒食节时京师长安、尤其是皇宫中的景象,它描绘出一幅万紫千红、五彩缤纷、东风袅袅、杨柳依依的美丽图景,叙述了皇恩浩荡、君欢臣乐、天下太平、和气一团的赏心乐事。从表面看,这似乎是一首歌功颂德、迎逢皇帝的“马屁诗”。盂粟《本事诗》记录,唐德宗当时特别喜欢这首诗,当朝中“知制诰”这一显要职位空缺时,他竞打破常规,亲自署明将此职授予写有“春城无处不飞花”诗句的韩翃,使得失意多年、沉沦下僚的韩老夫子顿时吉星高照,一步登天。唐德宗为何喜欢这首诗?他是怎么解读它的?答案可能很多,而不可排除的一点是一他也将它理解成了为他唱赞歌的“忠顺之辞”。那么,事实上果真如此吗?不是的。“轻烟散入五侯家”,“五侯”指的何人?其解说有好几种,如汉成帝同日封其舅王谭、王商、王立、王根、王逢时为侯,时人谓之“五侯”;东汉时粱冀当权,其子、叔等五人皆封侯,为“梁氏五侯”。但这首诗中的“五侯”应该还另有所指。《后汉书‘宦官传》里说,()桓帝封宦官单超新丰侯.徐璜武原侯,具瑗东武阳侯,左碹上蔡侯,唐衡汝阳侯,“五人同日封,故谓之五侯”。原来还有汉桓帝朝五个弄权乱政、专横跋扈的宦官也谓之“五侯”。德宗以为韩诗里是指成帝“五侯”,其实古人作诗往往借古喻今,以古讽今。韩翃之诗就是借寒食赐火之事以讥讽唐代的宦官专权!此诗看起来只注重描绘寒食节时长安城的景象,并无一字涉及评议,可实际上诗中绘出的中官走马传烛图却透出了很多信息,能发人深思,使人产生各种联想。首先,风光之处不同,家家禁火而汉宫传烛独异,这本身已包含着特权的意味。进而,优先享受到这种特权的,则是“五侯”之家。这使人很自然地联想到中唐以后宦官掌握朝政的政治弊端。唐代安史之乱以后,自肃宗朝开始,逐渐形成了宦官专权的局面;至代、德宗时,阉宦们的权势已,膨胀到令人难以想象的地步,连皇帝的废立都由他们确定,德宗本人就是由那班人扶上龙椅的。中唐以来阉党为祸之烈,完全可与后汉平分秋色。清人吴乔道:“唐之亡国,由于宦官握兵,实代宗授之以柄。此诗在德宗建中初,只‘五侯’二字见意,唐诗之通于春秋者也。”(《围炉诗话》)这话真是中的之论。

     如果不明白后汉的历史特点,不了解其中状况,要准确解读韩翃诗作的意旨是非常困难的。

——草于海南


本文发表于 2015-03-31 20:58:57 ,被阅读过 1360 次   
点赞(6)
收藏文章(4)
向编辑推荐

点击分享
最近读者
发表评论
回复: “@楼主”
网名: 未登录网友 请先登录
评分:               
内容:
呼朋唤友(@好友)
    
举报不良评论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