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嫣儿的个人空间

  
『笔意书衍』散步秦淮河畔      文/【紫嫣儿】   
(杂谈)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梨花似雪草如烟,春在秦淮两岸边。一带妆楼临水盖,家家粉影照婵娟。”




    傍晚散步,不知觉的走到了夫子庙,站在秦淮河畔,迎着微风,感受着昔日金粉堆积的秦淮河畔那万种风情。。

    夜幕来临,被灯光笼罩着的秦淮河热闹起来,水波摇拂,画舫凌波;多姿多彩,绚丽无比;远处传来委婉动听的江南小调,令人心醉。似乎就像是身处烛影摇红、笙歌燕舞之间,令人遐想无限。静心再看,秦淮河又如在绣花缎被下初醒的一美妇,如此慵懒,如此妩媚;有几分妖娆,又有几分神秘。此情此景,无不在点缀着秋末里迷人的秦淮夜色。。

    继续慢步走着,想着“桃花扇”,想着美貌绝代的奇女子李香君,想着她与古城这段缘分;数着昔日的“秦淮八艳”,想着她们的爱国民族气节。。抬头看到孔老夫子的“夫子庙”,心中忽然有种怪怪的感觉,最后还是忍俊不住的笑出了声。。多情的秦淮河啊,你的邻居居然是一位千古圣人——孔老夫子。想想看,老夫子白天说着“惟女子难养也”,夜晚却头枕着轻衫丽影、灯火笑媚的秦淮河水,耳听着河面飘来的靡靡之音,这让他老人家可怎么睡得着啊!哈哈,秦淮河就是这么浪漫和神秘,能飘忽丽人裙袂洒下的一缕香风,也能承受住老夫子如此凝重的言说。但愿千百年后,孔老夫子还能和这充满着脂粉气的秦淮河,一直相安无事哦。。(扯远了)



    从南朝开始,秦淮河就成为名门望族聚居之地。无数商船昼夜往来河上,文人才子流连其间,佳人故事留传千古。六朝时,秦淮河及夫子庙一带更成为文人墨客聚会的胜地,两岸的乌衣巷、朱雀桥、桃叶渡纷纷化作诗酒风流,千百年来传于后世。到了明清两代,十里秦淮正是鼎盛时期,富贾云集,青楼林立,许多歌女寄身其中,轻歌曼舞,丝竹飘渺,成为江南佳丽之地。明太祖朱元璋还下令元宵节时在秦淮河上燃放小灯万盏,使秦淮两岸华灯灿烂,金粉楼台,鳞次栉比,浆声灯影,一幅如梦如幻的美景奇观。直到今天,南京人每年都会在元宵节这一天,涌向夫子庙观灯赏月。。


    想到“浆声灯影”这词,就想到了俞平伯与朱自清两位先生的散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赶紧冲回家,翻开两位先生的散文品读起来。记得几年前,就拜读过两位先生的同题散文,也是自己的浅薄,根本没什么想法,今日细读,却感受颇深。。

    俞平伯与朱自清同游秦淮河,后以《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为共同的题目,各作散文一篇,他们以风格不同、各有千秋而传世,成为现代文学史上的一段佳话。。


    同样的题材,在有才能的作家笔下,由于不同的性格和感受,不同的风格和流派,就会有不同的表现手法,使同一题材的作品,呈现出不同的风貌。就如秦淮河,一样的灯彩月影,一样的歌吹泛舟,而在朱自清和俞平伯的笔下,写得却是各呈异彩。。


    朱自清在描绘秦淮河的景色时,将自然景色、历史影象、真实情感融会起来,洋溢着一股真挚深沉而又细腻的感情,给人以眷恋思慕、追怀的感受。文中展现了一幅令人缅怀的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影,以夜游南京秦淮河的路程为线索统构全篇,描绘秦淮河的旖旎风光,表达了对歌妓的深切同情,也流露出作者的迷惘心绪。全篇写景状物,融情入景,文笔清丽,诗意浓郁。文章的最大特色是富有诗情画意,秦淮河在作者的笔下,如诗如画、如梦一般,它有诗的意境,有画的境界,正所谓文中有画,画中有文。朱自清这种感情上的热切依恋,纯真的不加文饰,更突出了作者那朴实而又诚恳的性格。。


    比之朱自清的热切依恋之情来,俞平伯表现的就显得冷静而理智。他似乎想在文章中,极力的要造成一种空灵、朦胧的意境,就像水中月、镜中花?使人捉摸不定。因而文中有些段落,不仅有一种淡淡的苦涩,而且还有一些玄妙之感,更有着一种诗词的韵律美。比如,“今天的一晚,且默了滔滔的言说,且舒了恻恻的情怀,暂且学着,姑且学着我们平时认为在醉里梦里的他们的憨痴笑语。看!初上的灯儿们一点点掠剪柔腻的波心,梭织地往来,把河水都皴得微明了。”这一段颇像古典词曲的句式,用在这儿,却也显得自然而风趣,不仅使文章平添了不少风采,又增加了读者许多兴味。这些都体现了作者古典文学修养的深厚。。

    无论是俞平伯还是朱自清,两位先生都共有着一种精神的渴求。朱自清写道:“这实在是因为我们的心枯涩久了,变为脆弱;故偶然润泽一下,便疯狂似的,不能自主了。”俞平伯则写道:“其实同被因袭的癣趣所沉浸。”看得出,他们都想借秦淮之游来滋润心灵的干枯,慰藉一下寂寞的灵魂。但是山水声色之乐,并不能解除他们精神上的苦闷,也不能像古代一些文人那样放浪形骸。因而在灯月交辉、笙歌彻夜的秦淮河上,他们处处显得拘谨,似乎与环境很不协调,结果是乘兴而去,惆怅而归。。


秦淮河,

你历经了几代繁华,

河水依旧日夜流淌,

可就是洗涤不尽旧时的记忆。。

秦淮河,

你还是如此的惆怅,

如此的脆弱。。

还记得吗?

那首秦淮河畔的离下曲,

今日是谁又重新唱起,

惹了我本已宁静的思绪?



(一点浅薄的感受,随意写出,还望各位笑纳!)



本文发表于 2014-11-02 14:48:58 ,被阅读过 1241 次   
点赞(2)
收藏文章(2)
向编辑推荐

点击分享
最近读者
发表评论
回复: “@楼主”
网名: 未登录网友 请先登录
评分:               
内容:
呼朋唤友(@好友)
    
举报不良评论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