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 诗人访谈
论厉有为《悟牛斋诗词》邹国荣
发布于2021-03-18 10:32 点击:4708 作者:邹国荣
•邹国荣论厉有为《悟牛斋诗词》



作者简介

邹国荣,号无为斋主、梅树下人、霍山梦鹤。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深圳市诗词学会副会长兼《深圳诗词》主编,香港诗词学会副会长,中国北社诗社名誉社长。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书法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深圳市书法家协会会员,轩辕书画院副院长。中国国学协会会员。曾出版有诗词和书法专著《邹国荣书法》《无为斋诗草》等,有大量书法、诗词作品发表于报刊、杂志及网络。其诗词以七绝和七律见长,风格豪放中见婉约,疏朗中见绵密。




从告别、思念及民工诗中看诗人情怀及其诗词风格


——  拜读厉有为先生《悟牛斋诗词》


日前,厉翁有为先生将其新近出版的《悟牛斋诗词》馈赠于我。捧着这沉甸甸的诗集,我既是赞叹,又是惊讶。《悟牛斋诗词》辑《诗稿卷》、《词稿卷》、《新诗稿卷》一套三册,一千余首诗词。洋洋洒洒,着实了得,令人赞叹。众所周知,厉有为先生一生从政,尤其是曾在深圳经济特区这一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城市担任市长、市委书记要职,政务之繁忙可想而知,但其能在极少的闲暇中,进行诗词创作,且收获颇丰,确实是难能可贵,令人惊讶。厉翁是我们的老领导了,在拜读其大作之时除了有一份特殊的感情外,更多的是为他的大爱情怀和艺术成就所感动、所折服。


在《悟牛斋诗词》中,内容海涵时政、经济、自然、人文、历史、世故、人情方方面面,多为不刊之作。我觉得最能表达诗人的大爱情怀及风格的莫如在他的几十首别离、怀念及怜悯、歌颂农民工的诗篇里了。严羽云:“诗有别才”。厉翁长期从政,常修为政之德,常思民生疾苦,所历广泛,洞悉社会百态,范仲淹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厉翁的创作,尽是此种胸襟,触及笔端,寄以家国情怀,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鲜明的时代特点。






一、陈以表情

陈,就是陈述、铺陈、白描,是一种表情的修辞艺术手法,它能很好的表达诗人的情感。在这改革开放的年代,在当今新的语言体势下,与战友、同志的交情,陈,更为直达,更能发之肺腑,达之情窦,更能淋漓尽致,拨动心弦,感人至深,更能用新时代的触觉,抒发诗人情怀,推陈出新。首先来看看《悟牛斋诗词》《新诗稿卷》之开篇之作:


《别友人》

一生难得有知音,并肩携手献青春。

富民何惧荆棘路,兴邦哪怕虎狼群。

春蚕不死丝未尽,烛炬正燃泪伴魂。

共誓为国犹在耳,天涯各赴献此身。


这一首诗八句话,一口气陈说完,意气勾连,没有一句隐晦的描写,但诗人已经把自己要表达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诗人与密友、知音要去赴任就职了,心中有许多要表达的情感。此时诗人立志要为国献青春、献身躯。既然如此,那还有什么可畏惧的呢?还有什么不能抛弃的呢?那还管什么地北天南呢?要表达这一情感,一切含蓄、沉着的描绘似乎都会显得苍白、多余,没有这剖心开腹直吐心声来得慷慨、来得痛快。“诗言志”,陈说完了,诗该表达的情怀表达出来了,这就收到了诗最原本的“言志”要求,这就是一种艺术的造诣。又如《新诗稿卷》中的一篇诗作:


《悼首长习仲勋同志》

英雄少年束长缨,驰骋疆场任西东。

赤子一心为百姓,豪杰十载有冤情。

狂飙难卷钢铁志,沿江开放再建功。

万众泪洒长安道,战士永生民心中。


被悼念缅怀者习仲勋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卓越的政治工作领导人,陕甘边区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建者和领导者之一,国务院原副总理,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书记处书记,第十二届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第五、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这首诗其实既是一首悼诗,也是一首颂诗。诗人对被悼者十分的崇敬,而被悼念者史迹之磊磊,功劳之勋勋已是厉厉在世,昭昭于人。所以用直陈的手法,把被悼念者的功劳德望直抒出来,便能很好地达到追悼及怀念的效果,比做更多的比喻、描写要直达得多。效果也就明显得多。还如《诗稿卷》中的两篇七律:


《打工者的“五一”节》

万众欢腾佳节庆,几家团聚几家离。

他人乘兴游山水,工仔加班赶订期。

谁解思妻心底苦,月圆念母泪珠凄。

艰辛练就鸿鹄志,万里翔天志不移。


《打工者回家》

从北到南南到北,大军亿万上征途。

风霜雨雪难停步,苦辣酸甜不作声。

子女心中烧烈火,爸妈街外望苍穹。

一年劳累为今日,如此传承几是终?


厉翁在深圳立市不久主政特区,深圳作为对外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全国各地的有志青年潮涌而来,为深圳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创造了奇迹。时至今日,深圳仍是改革与发展的排头兵,越来越多的打工者寄身于深圳,与特区同呼吸、共命运,谱写着新篇章。厉翁这两首诗不写打工者如何创造财富、如何创造深圳特区的奇迹,而是直写打工者的境遇。把打工者对节日的期待、对回家的盼望,对眼前的困窘与无奈都写得清晰可见。“他人乘兴游山水,工仔加班赶订期。谁解思妻心底苦,月圆念母泪珠凄。”“风霜雨雪难停步,苦辣酸甜不作声。子女心中烧烈火,爸妈街外望苍穹。”这里是用白描直说的手法去创作,不用比喻,无须夸张,洗却粉饰,直说其事,直陈其情。从而使之诗情显露,更具艺术特色,引人共鸣。



二、白中见浓

白,明白晓畅,平易浅显,就风格来说,它属于通俗、直白的范畴。它不同于沉郁、纤秾、更有别于绮丽、含蓄、缜密、委曲、飘逸等等风格。王充说:“口则务在明言,笔则务在露文(《论衡·自纪》)。”所谓明言露文,即指直白、通俗。王充又说:“高士之文雅,言无不可晓,指无不可睹。”“晓然若盲之开目,聆然若聋之通耳(《论衡·自纪》)。”惠洪《冷斋夜话》中说:“白乐天每作诗,令老妪解之。问曰,解否?妪曰解,则录之,不解则易之。”可见白居易的浅白通俗,并非脱口而出,而是认真推敲的结果。


在厉翁诗词中,尤其在告别分离、思念缅怀、怜悯、歌咏打工一族的诗中,大多写得很直白,很通俗,很朴素,很真实,就像鱼翔浅底,水落石出一般,清明透澈。没有更多的含蓄和蕴藉,更没有隐晦和矫揉造作。但表现出来的情意却是沉淀后的清明,雨洗后的浓郁。就像一杯烧开的清泉放入了早春的绿茶,色虽冲和平淡,味却浓郁清香。如《新诗稿卷》中的一篇:


《思念》

不孝男儿远离娘,随波逐流到武昌。

春蚕不死丝不尽,烛炬含泪为闪光。

鬓斑方觉年华贵,独居应知家温香。

欲乘黄鹤归故里,免得梦魂已断肠。


诗中八句话,句句无须引注,无须解释,读者读之明白。但细品之中,你会品出游子情怀,品出孝子情怀,品出断肠泪光。为了吐丝奉献,为了照亮社会,离开了老母妻儿,但那份恩、那份情怎么能割舍得了呢? 好一句“独居应知家温香。”好一句“欲乘黄鹤归故里,免得梦魂已断肠。”这种情感惟游子能感同身受,其情感天。又如《诗稿卷》中的二篇七绝:


《打工者的路》(九首)

其二《寻工》

东奔西走汗白流,力尽精疲苦闷愁。

一月寻工无效果,不知明日向谁求。

其三《再寻工》

功夫不负有心人,柳暗花明又一村。

但愿勤劳能补拙,平凡岗位乐耕耘。


这二首诗更是平常语,但一句一层意思,说出了农民工入城找工作的渴求、艰辛、郁闷、忧愁、彷徨、无助、无奈以及找到工作后的喜悦和自勉的心境。从中读者既能实实在在的感受到打工仔的生活境遇和情感,同时也能感觉到一个位高权重者熟悉了解下情、民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之浓浓的情怀。在社会现状如此的现实中,作为在位者欲改变而无法改变或者一时难于改变的情形下,能付出体察之心、怜悯之心也是一种大爱的体现,亦足于慰伤痕。比之唐人李绅的两首悯农诗也未见其逊色。再如《诗稿卷》中的一篇七律:


《纪念邓小平同志》

乘鹤翔天已十年,南巡故事忆春天。

航程拨正多亏舵,路线宣明好使船。

红树林风喧白鹭,莲花山色掩啼鹃。

拓荒继志承宏业,华夏人民创续篇。


这是纪念邓小平同志的一首诗篇,其中尽管用了比喻等修辞手法,但仍然是言白意清,通俗明了。然而对小平同志的怀念之情却是浓烈的。以功颂德,以绩怀念,以励相慰,以承为吊。有这种纪念,足矣!





三、情入高义

评判一首诗的优劣,其中一条很重要的标准就是看其情,是否能以情入诗以情感人。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陆机也说:“诗缘情而绮靡。”他们说的就是诗主情的道理。然而这情又有万种风情。家国情怀是情,卿卿我我是情;血溅疆场是情,花前月下是情;慷慨激昂是情,温柔娇怀是情。而情入高义则是历来诗人所崇尚和倡导的情怀,也是诗人应该秉持的情怀。它是诗品诗格高标的一种体现。陈善《扪虱新语》引林倅语:“诗有格有韵,故自不同。如渊明诗,是其格高;谢灵运‘池塘生春草’之句,乃其韵胜也。格高似梅花,韵胜似海棠花。”所谓格高,就是要有高标意义指向的境界,能指引读者进入一种高尚的思想境界。在《悟牛斋诗词》中,情入高义的诗章居于首要。这也是厉翁《悟牛斋诗词》的一个明显特色。诗品乃人品,正是如此。下面看看《新诗稿卷》中的一篇诗作:


《赠吴华品同志》

华品与我同一舟,荣辱沉浮共喜忧。

城乡一体合民意,工农携手起鸿猷。

政策英明船有舵,扬帆拉纤孺子牛。

麋鹿腾飞指日待,开怀醉酹大江流。


其自注云:“我时任湖北十堰市市委书记,吴品华同志任郧阳地委书记。我们共同到郧县检查工作洽谈合作事项。此诗在汉江船上所作。”


这是一首同志间的题赠、赠别诗。共同的志向,共同的责任,共同的希冀,共同的心声。渡的是一舟,共的是荣辱,想的是民意,盼的是鸿猷,仗的是政策,甘的是拉纤,总之是忧国忧民,为国为民,心怀天下,情寄诗中。此情是何等的高尚,何等的大义啊!“开怀醉酹大江流”,不须用“欲饮琵琶马上催”来渲染,不须用“西出阳关无故人”来嘱托,一切都在诗语之中,大义之中,又如《诗稿卷》中的一首七律:


《打工仔的中秋夜》

闭门谢月睡棚间,碾转床帘不得眠。

但愿梦中迎父母,怎的眉下话团圆。

来生但得天仙配,七七还能泪眼欢。

乞盼天骄行大策,中华齐赞盛德官。


中秋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是团圆的日子,花好月圆就在此霄中。但作为外出谋生的打工仔却是月圆人不圆。诗人站在打工仔的地位,用打工仔的感受来作诗,吐露打工仔的感受和心声。一个“闭门”、“碾转”;一个“但愿”、“怎的”,一个“但得”、“还能”,道尽了打工仔的心酸与悲凉,祈盼与无奈。但“乞盼天骄行大策,中华齐赞盛德官。”诗人在结句中把情绪一引,提升到了寄盼中去,寄盼体制行大策,官员行盛德。提升到了国计民生中来,毕竟国人之奋斗目标是一致的。从而使诗赋予了家国情怀,使诗的格调提到高义上来,苦而不怨,悲而不伤,托而有望。


厉翁有为同志的诗词,不仅仅写给同志、同事抑或是写平民百姓的诗赋予高义,就是对家人的诗词也不忘寄予大道高义。再看看《新诗稿卷》中的一篇诗作:


《祝楠楠诞生》

九十年代第一春,骐骥追赶报喜音。

世纪文明凭开创,报国自有后来人。


诗人在喜悦之中不忘提出深情的希冀,且不只是家而更在于国。从而使诗的品格也随之高尚起来。


厉翁《悟牛斋诗词》洋洋千余首诗,如同诗的海洋。这里,我只是撷取欣赏了几片浪花,且视力及才力不逮,言有不妥,还请诗人和方家正之。最后,用我为厉有为书记《悟牛斋诗词》付梓所题的贺诗和贺联来结束此文。


贺诗云:

曾经负轭拓天荒。今摘骊珠犹见煌。

歌动粱尘政敷德,巷闻五袴说翁长。


贺联曰:

政拓先河甘俯首;诗开雅气既扬清。


邹国荣于深圳无为斋

2016年6月27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