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论诗 > 教程
诗词写作基础训练
发布于2018-09-26 16:09 点击:1352 评论:0 作者:友谊之花
     在之前的大量诗词讲座中,我们着重于各种诗词基础理论知识的介绍,着重于各种诗词理论层面的认识。从最基础的声韵平仄开始,以及谋篇、炼字、立意等等方面。但是,我们学习这些理论,其最终目的还是去写作和赏析。我们喜欢看那些优秀的诗词联作品,但是我们更希望自己也能写出优秀的诗篇来。理论如果不联系实际,那么这种理论对我们来讲则一点价值都没有!
    说白了,我们需要的是实战战法,需要真正有效的写作门径。对于学习,人们常说---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做舟。我们可以把这个“苦”字换成“乐”字或者“趣”字,这是一种认识上的态度问题。变苦为乐,其乐是一种大乐!但是,不能换的字是那个“勤”字!业精于勤!不论去学什么,没有这个“勤”字支撑,肯定都会竹篮打水一场空。
      所以,试图在写作“训练”这个课目上和各位多做交流,今后一段时间,就以“实战训练”为主要讲座方向。在实战训练中加强诗词的基础理论的学习和熟悉程度。赏析各种优秀的或不怎么优秀的作品,分析得失,总结规律。重点介绍写作经验,特别是如何立意谋篇,如何处理意象的艺术表现来达到突出诗词之意境的完美效果。本人学识有限,所能做的只是“抛砖”而已,希望能够引出众多的“金玉”之美妙鸣奏,“抛砖引玉”,就是本讲座的真实价值所在。
    对于诗词曲联这类的格律性体裁的写作学习来说,本人建议从“近体诗”开始写起。如果没有近体诗的基础,那么“填词”则很难有高层次的进境,最多只能局限在按格填字的程度上。没有近体诗之格律和意境表现的基础,即使去做“对联”,也只能停留在游戏戏对的层面上。“体裁”之间不存在谁优谁劣的比较问题,只是由于这几种体裁之间存在着“血亲”关系,所以,在学习方法上还是有个“序”的讲究为好。所以,基于舍得这样的认识,我们就从近体诗开始。对于近体诗,其几种形式也是有区别的,七律、七绝、五律、五绝、排律这几种,从哪中格式先着手去学习和写作为好呢?
     其实,在了解其各自的表现特点后,哪种都是一样的。因为他们在体裁上一个共同特点就是要遵守平仄谱,要有粘对的格律规律。但是,毕竟差异性也是明显的。我在这里先对各种诗格的特性介绍一下,以利于我们写作时考虑好,采用什么样的形式来表现我们要表达的诗意更为合适。在之前的讲座时也多次介绍过,七律字多(相对的),适合从容铺排,多以言情抒意为主要写作方向,我们要记住,七律是以写“意”为主旋律的,所以,七律之景色铺垫,只是起到为这个“意”做序引的作用。所以,在结构上,七律的章法要求比较严谨,一般而言,以景起语的为多(起法可多种)。转联开始,适合进入情语描写,尾联时再回景扣篇。五律,因为是从五言古诗而来,它本质上属于一种“过渡”性的形式,是从古体诗到近体诗过渡时的一种形式。所以。其格律上可能略宽松些,古诗中所谓的“特拗”之句(或三仄尾等格律特殊现象)多是在五律上出现的,它适以古朴写意为主格调,以客观写实为主要表现写作方向。
     所以,五律中“意象”描写是主要手段,一般所谓章法中的“起承”铺垫成了主旋律,说白了,就是多写景物或事件,少写感叹之情语。其“意”的表现,则多是在尾联一带而过,多是对前面意象的点睛之笔,以为结声。舍得在前期讲座中,曾对此说以不同的看法,现在以目前的看法为主。
      关于绝句,其表现形式特点,与律诗差别较大。我们通常所说的“存在决定意识”,用在这里做比喻也比较合适。绝句字少,其“体形”之小,则决定了必须以灵活灵动来发挥特长。写绝句必须要以灵动为要写作主格调,这是由其体裁特点所决定的,字少,没那么大的铺排空间,不允许你从容地渲染个够再发挥情绪。所以,其凝练性要求更高,而且要句句精警,吸引眼球。其结构特点又体现不同的形式。七绝和五绝也存在着差别,七绝是诗之精灵,我们下面可以先从七绝写作说起。认识其特点,才能更好地掌握其写作规律,也使之写作训练有迹可寻,有规律可言。
    至于五绝呢,比较不好说。在本人看来,这种形式的诗格更象是一种“返朴归真”。五绝个头最小(仅20字),却反而不适合以灵取胜了,以小见大才是它的特点所在。诗写到五绝,反而要一字压千斤,个头虽小,要求却反而是一种凝重和大气。这种“返朴归真”之高境界高难度,是近体诗中最难掌握的!不懂诗的人往往觉得它字最少,所以好写,其实正相反。钻石个小,其华丽大气,却远胜一块巨大的石头。
    好,先简略介绍一下近体诗不同形式的“体”之特性,我们才能量体裁衣,才能借“体”发挥,这是近体诗写作之前要先有所了解和认识的。这几个形式中,最具特色的,本人认为应当是“七绝”,换句话说,所有近体诗的形式中,最能出“诗味”的,就是七绝这种诗格。
    七律似文,五律如歌,五绝神秘,至于排律,因为长而求工,很易表现古板木讷,那就是很难出彩的诗体。七绝则不同了,大小适中,简易上口,流畅灵动,语气“惊”人,风格多变,非常符合“诗”味的。而且七绝很容易上手,我们做写诗的基础训练,就从七绝开始吧。
对七绝这种形式的特点特征不很了解的,建议去参考一下在以前做过的一次关于七绝的讲座讲义---《浅谈七绝》。
     这里强调一下写作思维的问题。网络上关于七绝有各种写作的资料和教材,诸如什么绝句五十六法一类的文章,可以参考性的去看看,但不推荐按照他们说的那什么“法”来死板的模仿和死记。其实,所谓的多少多少“法”,是没什么实际意义的,不看也罢。法无定法,才真正的大法之道!七绝多少法?七律多少法?那五律五绝又多少法?以其教条来说法,其实本身就是在扼杀“诗性”本质。本人讲座中最常说的一个观点就是“思维模式”,或者是“视角”问题。不论是诗的结构谋篇还是炼字等问题,其实归结到底都是视角问题。
    我们学七绝,练七绝,写七绝,不需要依哪条哪条的法来按法填字,我们要掌握的是它的本质特性和形式特点。比如我前面说的,七绝字少个头小,需要以灵动流畅见长。那么我们就可以用心思去琢磨如何实现这个“灵动”?这才是主要问题!
    所谓“灵动”,就需要新颖,机警,不平淡,突兀,使人一睹之下便有为之神情一振的感觉。那么怎么实现这样的效果呢?最简单有效的办法,就是在语气上动脑筋。同样一个意思,语气不同,效果自然就不同。本人在做七绝讲座的时候推荐的是,七绝要善用特殊语气辞,例如“疑问句”“否定句”“否定之否定句”。尤其是七绝的转句处,往往很平淡的一首诗,如果在此语气如此一变,那么必然就凭添了几分诗意的灵动!强调转句的“突兀性”,是从结构角度来分析的,借用“黄金分割法”的理论,在这里也最易出彩,呵呵。比如杜牧的这首“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精彩之笔在哪呢?当然在这“借问”之句了,它使前面沉郁的氛围立即有所突破,你下雨惹人烦,那我就借酒来浇愁。笔法上,以问代叙,这就是用“语气”来的突破突兀来表现诗味的手法了。
  再看小杜的另一首“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我们注意到,这“商女不知亡国恨”则采用了“否定”语气来说话的。否定,则意味着一种“转折”或突出的效果,使诗句不流于平淡而精警提神。
     看,若实现七绝的“灵动”特性,我们这就有法可依了。我们的“法”是客观的艺术审美规律之认识,是依据七绝这样体裁的特点而来的,而非人为规定的几条几条。象我说的这样的“特殊语气”,是我们写七绝时尤其要善于使用的。说的严重点,这就是七绝最大的特点。这种语气不一定非要在转句处使用,在起句,转句已及结句上都可以考虑使用。但是,一般而言,比较忌讳在承句上使用。至于是什么原因,以后在分析作品时我可详细再讲解。总之,我们要掌握的,就是这“语气”与“七绝”的关系。
    七绝还有一个特点不能忽略,那就是起句要“压阵”!为什么呢?七律体裁就没这样的规律要求,七律的惯常起法多为平铺而起,是因为它有足够的渲染铺垫的空间,可以从容的谋篇,渐渐的进入佳境。而七绝则没这样的天然条件,还没等它从容铺垫好呢,这28字的指标就早被用完了。所以,七绝必须根据自己的条件想办法,“先声夺人”才是他的出路。这也是它的特性之一。看一下杨巨源的《城东早春》“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起句先醒目地把题点出来了,后面再从容描述。这就是起句“压阵”。

点赞(0)
打赏
向编辑推荐
分享:
最近访客

五洲行

田园山人

山水存真(曾)

小怪

发表评论
回复:  
网名:未登录网友 请先登录
评分:              
内容:
呼朋唤友(@好友)
    
举报不良评论评论列表
友谊之花男6岁
诗坛版主
注册日期:2017-05-02
最近登录:2023-08-20
作品数量:498
空间人气:293671
粉丝人数:22
关注的人:19
最新帖子
《曾公国藩赋...  08/20太湖山好水甜...  05/30菊花词  11/06唱歌有感  08/10七绝-掬露煮...  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