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论诗 > 讨论
谈诗词中的平仄
发布于2017-08-10 09:33 点击:1220 评论:0 作者:友谊之花(acacia)
《谈诗词中的平仄》文/acacia
一、平仄规律来龙去脉
     大约是在南朝时期沈约发现了汉语的四声规律,开始提出作诗的基本规范即“四声八病”,然后在隋唐时期律诗的平仄规律逐渐定型。隋朝至宋朝逐渐完善的韵书,如《切韵》、《广韵》等,使之成为诗词应用的标准。

二、平仄规律的作用
     诗词是一种有韵,有节奏感的文学体裁。韵,通过韵脚来实现;节奏,则是靠平仄来实现的。简单来说,平声长,仄声短,就会组成诗句发音的强弱长短变化,从而形成节奏。
三、讲究平仄的具体好处?
1)便于评判。近体诗的格律规则完备之后,就成为了科考评判的一把极其好用的标尺。考生的答卷,最后都要写诗一首的,其重要性就和当今高考语文最后的作文一样。文学创作本来就没有绝对的标准,加之又是应试之作,要写得文采飞扬,灵感闪现是很难的,要在众多应试诗章中评判优劣,实在是又累又难的事儿。有了平仄格律,至少就能先从格式体制上淘汰一批不合格的,减轻考官的工作量。

2)便于吟唱。古代的诗词,尤其是词牌,都是可以吟唱的。词牌的曲调都是相对固定的,所以只有按照词谱的格律填词,吟唱的时候才不至于别扭。比如在需要拖长腔调抒情的地方,你非要不顾格律填入短促的仄声字,就显然是在为难歌者了。

四、平仄是不是非得遵循?
     不一定。
     毕竟,中国作为有着两千多年悠久诗歌历史的文明古国,在平仄格律还没出现之前,诗歌就已经存在了上千年了。所以我们不能说不讲平仄的就不是诗歌。但在近体诗出现之前的古体诗,也是有自己的特点和风格的,要写好,对才气、气韵、语感、谋篇叙事的要求极高,甚至比写格律诗更难。所以,绝对不要自欺欺人地说:“我不懂平仄,写的诗你们就当‘古风’看吧”……
     随着时代的演变,科考诗没了,吟唱也几乎失传了,平仄格律似乎也不那么重要了。但是,作为理论最完备、标准最统一,影响中国传统诗歌文化最深远的格律规则,你如果是真正的热爱传统诗词,希望能传承和发扬这一文化遗产,就理应去学习了解它。这也是作为诗歌爱好者,脱离江湖体、打油系,得到传统诗词圈认可的必由之路。

五、能否自己创造平仄?
    对于近体诗来说,平仄格式已经规范定型,不能随意乱改。尤其是律诗,既然叫“律”,那就是铁定的规则,必须遵循。不一韵到底地押平声韵,中间两联又没对仗,还敢在标题上写上“五律”、“七律”的,行家看一眼就会暗笑你是个传统诗词的“麻瓜”。这就好比汉字,大家遵循的都是成熟、统一的文化,还没读过书的小孩拿着横竖撇捺自己臆造写出似是而非的“汉字”,谁会认得?谁会认可?
     但在词牌中,却是允许自己创造平仄格式的,这甚至有一个专门的名词,叫“自度曲”。就是在现有词牌之外,自己创作一个平仄格式的词谱出来。
    但是,我又不得不说但是了。想要“自度曲”,还是得要有平仄的基础知识才行。就像练习书法,从没临过帖,凭自己随意而写能创出新书体?这和还没学会走路的婴儿就想跑起来一样,肯定是会摔跟斗的。
六、不懂平仄就不许人写诗了?
     当然不是。
     我一直坚信:平仄只是格式,诗意才是灵魂。喜欢写诗,喜欢传统诗词,不要因为暂时不懂平仄而望而却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先保持兴趣,不管平仄,先写出你的诗歌来。只是注意,不要轻易标注七律、五律或词牌名,搞得名不副实的。也许等到你懂得平仄后,回头再看,这些习作的立意还能当作你再创作的草稿。
     从顺口溜到打油诗,再到不讲平仄的杂诗,保持兴趣和热情,再坚持学习,自然就会有进步。
     平仄其实也没你想的那么难。那么多古代诗人都能在这个规范下写出好诗,就说明了这是个“难者不会,会者不难”的事。
     以上意见仅供参考,也许对您学习古诗词增益无所不能。[微笑]
点赞(0)
打赏
向编辑推荐
分享:
最近访客

上官亲民

曾经橄榄绿

发表评论
回复:  
网名:未登录网友 请先登录
评分:              
内容:
呼朋唤友(@好友)
    
举报不良评论评论列表
友谊之花男6岁
诗坛版主
注册日期:2017-05-02
最近登录:2023-08-20
作品数量:498
空间人气:296176
粉丝人数:22
关注的人:19
最新帖子
《曾公国藩赋...  08/20太湖山好水甜...  05/30菊花词  11/06唱歌有感  08/10七绝-掬露煮...  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