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论诗 > 观点
怀古、游记类诗词欣赏
发布于2019-01-30 08:35 点击:3559 评论:0 作者:友谊之花
什么是怀古诗?
怀古诗,诗人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
这类诗由于多写古人往事,且多用典故,手法委婉。
 【怀古咏史诗的鉴赏方法】
1、怀古咏史诗在赏析时,要注意下面几点:
① 要弄清史实,作者“怀”什么“古”;       
② 要体会意图,作者为什么怀古;
③ 要领悟感情,作者在怀古中表达了什么感情;
④ 要分析写法,特别要注意分析典故。
 
2、把握作者的四种情感 
第一类:昔盛今衰、物是人非的感慨。
第二类:借古讽今,寄托年华已逝、壮志难酬之悲哀。
第三类:借古讽今,表达对当前现实的不满或警戒。 
第四类:反思历史,抒发一己之感慨
 
3、赏析示例:
汴河曲 李益
汴水东流无限春,隋家宫阙已成尘。
行人莫上长堤望,风起杨花愁杀人。
 
汴河怀古 皮日休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教多。
赏析: 
汴河曲【译文】
汴水碧波,悠悠东流,望中一片无边春色。春色常在,但当年豪华的隋宫则已经荒废颓败,只留下断井残垣供人凭吊了。行人啊千万别望向长堤上的美景,那随风飘荡、漫天飞舞的杨花,仿佛正是隋代豪华消逝的一种象征,让人惆怅。
皮日休的《汴河怀古》。汴河,亦即通济渠。隋炀帝时,发河南淮北诸郡民众,开掘了名为通济渠的大运河。
隋炀帝开大运河的动机,不外乎满足一己的淫乐,大量耗费民脂民膏,成为他最著的暴行。
比较一下,就会发现两首的手法不同之处:
《汴河曲》以景物起笔,汴水碧波,无边春色。隋宫荒废颓败,这首是着重表现的是昔盛今衰之情。
《汴河怀古》以议论起笔,从通常所说“隋亡为此河”说开,而以第二句反面设难,予以辩驳,认为隋炀帝南巡,仅就开通大运河而言,他的功劳不次于治水的大禹。
再看两首写《西施》的七绝
                     西施 罗隐
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
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
 
西施滩 崔道融
宰嚭亡吴国,西施陷恶名。
浣纱春水急,似有不平声。
 
两首诗歌的共同之处是什么?

新颖的立意
两首诗歌对西施的观点相同:国家的兴亡成败是有各种复杂因素的,不能将亡国的罪责加在一个女子身上。
 
两首诗的不同之处是什么?
艺术手法各具特色
罗诗以议论为主,开头摆明自己的观点,后两句运用反向证明的手法,推出世人的观点是错误的。
崔诗,虽也是议论开篇,但是后两句用了“比”,借春水之急,来为西施鸣不平,用的是借景抒情的艺术手法。 
再看两首《金陵怀古》
金陵怀古 司空曙
辇路江枫暗,宫庭野草春。
伤心庾开府,老作北朝臣。
 
金陵怀古 刘禹锡
潮满冶城渚,日斜征虏亭。
蔡洲新草绿,幕府旧烟青。
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
《后庭花》一曲,幽怨不堪听。
 
[注]①司空曙,中唐诗人。仕途坎坷,长期迁谪。
     ②第一首引用了典故,怀古诗词,一般比较喜欢借助典故

【伤心庾开府,老作北朝臣】诗人引入庾信的典故,用意何在?
庾开府:庾信,曾官开封仪同三司,故称。庾信是梁朝著名诗人,曾深受梁武帝器重。梁亡后,被迫仕于北朝,常常想念故国家乡。其诗赋多有“乡关之思”,有《伤心赋》、《哀江南赋》。
诗人用庾信的典故,既感伤历史上六朝的兴亡变化,又借以寄寓对唐朝衰微的感叹,更包含有他自己的故园之思、身世之感。

【辇路江枫暗】“暗”字在诗歌有什么作用?
“江枫暗”的“暗”字,既是写实又是写虚。首先它描绘了昔日皇帝出游,旌旗如林,鼓乐喧天,前呼后拥。而今只有道旁饱览人世沧桑的江枫 投下浓密的阴影,使荒芜的辇路更显得幽暗阴森的景象,又透露出此刻作者感慨昔盛今衰、物是人非的沉重心情。
 
金陵怀古 刘禹锡
潮满冶城①渚,日斜征虏亭②。
蔡洲新草绿,幕府旧烟青。
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
《后庭花》一曲,幽怨不堪听。
注: ①冶城:东吴当年冶铸之地,位于金陵府冶西北。
②征虏亭:东晋征虏将军谢石的哥哥谢万曾送客于此亭。
《贞一斋诗说》中指出:“咏史诗不必凿凿指事实,看古人名作可见。”
刘禹锡这首诗就是这样:
首联从题前摇曳而来,尾联从题后迤逦而去。前两联只点出与六朝有关的金陵名胜古迹,以暗示千古兴亡之所由,而不是为了追怀一朝、一帝、一事、一物。后两联则通过议论和感慨借古讽今,揭示出全诗主旨。这种手法,用在咏史诗、怀古诗中是颇为高明的。
我们鉴赏一下前两联运用的艺术手法:
1、对比。用吴国的雄图霸业以及东晋王谢贵族之家曾在这里饯行送别的热闹场面和眼前的一片荒凉的景象形成对比。
2、情景交融。山川风物在变幻的历史长河中没有任何的变化,诗人看到的仍是:春草年年绿,旧烟岁岁青。并为下文的感慨作铺垫。
简要分析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吊古伤今之情。
冶城和吴国的雄图霸业一样,早已在时间的长河中消逝殆尽了。日暮时分,征虏亭寂寞地矗立在斜晖当中,伴随着它的不过是投在地上的长长的黑影而已,那东晋王谢贵族之家曾在这里饯行送别的热闹场面,也早已销声匿迹。
揭示了六朝兴亡的原因:就在于人事,并警示当世。六朝的繁华哪里去了?当时的权贵而今安在?险要的山川形势并没有为他们的长治久安提供保障;国家兴亡,原当取决于人事!
暗示当今唐代的统治者依托关中百二山河之险,沉溺在声色享乐之中,正步着六朝的后尘,希望当今的统治者能够以史为鉴。
 
    【赏析】
公元826年(宝历二年)冬,刘禹锡由和州返回洛阳,途经金陵。从诗中的写景看来,这诗可能写于次年初春。
    【潮满冶城渚,日斜征虏亭】首联写的是晨景和晚景。
诗人为寻访东吴当年冶铸之地——冶城的遗迹来到江边,冶城这一以冶制吴刀、吴钩著名的古迹在何处?诗人徘徊寻觅,却四顾茫然。
正逢早潮上涨,水天空阔,满川风涛。只有那江涛的拍岸声和江边一片荒凉的景象。它仿佛告诉人们:冶城和吴国的雄图霸业一样,早已在时间的长河中消逝得无影无踪了。傍晚时分,征虏亭寂寞地矗立在斜晖之中,伴随着它的不过是投在地上的长长的黑影而已,那东晋王谢贵族之家曾在这里饯行送别的热闹排场,也早已销声匿迹。尽管亭子与夕阳依旧,但人事却已全非。
诗在开头两句巧妙地把盛衰对比从景语中道出,使诗歌一落笔就紧扣题意,自然流露出吊古伤今之情。
所以,我们要学习古人的这种手法
【蔡洲新草绿,幕府旧烟青】承联两句虽然仍是写景
但此处写的景,则不仅是对历史陈迹的凭吊,而且以雄伟美丽的山川为见证以抒怀,借以形象地表达出诗人对某一历史问题的识见。看哪,时序虽在春寒料峭之中,那江心不沉的战船——蔡洲却已长出一片嫩绿的新草;那向称金陵门户的幕府山正雄视大江,山顶上升起袅袅青烟,光景依然如旧。面对着滔滔江流,诗人想起了东晋军阀苏峻曾一度袭破金陵,企图凭借险阻,建立霸业。不久陶侃、温峤起兵在此伐叛,舟师四万次于蔡洲。一时舳舻相望,旌旗蔽空,激战累日,终于击败苏峻,使晋室转危为安。他还想起幕府山正是由于丞相王导曾在此建立幕府屯兵驻守而得名。但曾几何时,东晋仍然被刘宋所代替,衡阳王刘义季出任南兖州刺史,此山从此又成为刘宋新贵们祖饯之处。山川风物在变幻的历史长河中并没有变异,诗人看到的仍是:春草年年绿,旧烟岁岁青。这一联熔古今事与眼前景为一体,“新草绿”、“旧烟青”六字下得醒豁鲜明,情景交融,并为下文的感慨作铺垫。
    【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转联转入议论。
诗人以极其精炼的语言揭示了六朝兴亡的秘密,并示警当世:六朝的繁华哪里去了?当时的权贵而今安在?险要的山川形势并没有为他们的长治久安提供保障;国家兴亡,原当取决于人事!在这一联里,诗人思接千里,自铸伟词,提出了社稷之存“在德不在险”的卓越见解。
尾联【《后庭花》一曲,幽怨不堪听】。作者发出警示
六朝帝王凭恃天险、纵情享乐而国亡,历史的教训有没有被后世记取呢?诗人以《玉树后庭花》尚在流行,暗示当今唐代的统治者依托关中百二山河之险,沉溺在声色享乐之中,正步着六朝的后尘,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玉树后庭花》是公认的亡国之音。诗含蓄地把鉴戒亡国之意寄寓于一种音乐现象之中,可谓意味深长。晚唐诗人杜牧的《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便是脱胎于此。
点赞(0)
打赏
向编辑推荐
分享:
最近访客

沃原

心怀天下

发表评论
回复:  
网名:未登录网友 请先登录
评分:              
内容:
呼朋唤友(@好友)
    
举报不良评论评论列表
友谊之花男6岁
诗坛版主
注册日期:2017-05-02
最近登录:2023-08-20
作品数量:498
空间人气:293869
粉丝人数:22
关注的人:19
最新帖子
《曾公国藩赋...  08/20太湖山好水甜...  05/30菊花词  11/06唱歌有感  08/10七绝-掬露煮...  07/14